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40mg/kg,每天1次)、分别于MCAO后3、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Doublccortin(DCX)在侧脑室室下区(SVZ)及SVZ吻侧迁移流(RMS)的迁移情况。结果 缺血3天时,SVZDCX阳性细胞经RMS迁移至嗅球,持续至21天;缺血7天时,SVZ直接及由RMS向邻近缺血纹状体迁移,14天时明显增加;21天时有少量DCX阳性细胞经胼胝体向缺血皮质迁移,川芎嗪组SVZDCX阳性细胞迁移途径同缺血模型组,但程度明显增强.结论 川芎嗪可促进神经元前体细胞直接迁移至缺血皮质和纹状体,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对脑缺血后脑功能的自身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40mg/kg,每天1次)、分别于MCAO后3、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Doublecortin(DCX)在侧脑室室下区(SVZ)及SVZ吻侧迁移流(RMS)的迁移情况。结果缺血3天时,SVZ DCX阳性细胞经RMS迁移至嗅球,持续至21天;缺血7天时,SVZ直接及由RMS向邻近缺血纹状体迁移,14天时明显增加;21天时有少量DCX阳性细胞经胼胝体向缺血皮质迁移。川芎嗪组SVZDCX阳性细胞迁移途径同缺血模型组,但程度明显增强。结论川芎嗪可促进神经元前体细胞直接迁移至缺血皮质和纹状体,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对脑缺血后脑功能的自身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广州医学院临床能力多站考试的实施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5、2006、2007年三届临床能力简易型多站毕业考试的实施情况,并通过使用相关、t检验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多站考试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师生的评价。结果表明,该考试能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临床能力,实施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克隆和表达人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HuNSE)基因,制备HuNSE多克隆抗体,以期用于朊病毒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经RT-PCR扩增HuNSE基因和测序验证后,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HuNSE蛋白,蛋白经Ni-NTA亲和纯化后,免疫兔子,所制备的抗血清用ELISA、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所表达的HuNSE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000,以其为抗原制备的HuNSE特异性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血清可识别重组和不同哺乳动物脑组织中的NSE蛋白。结论N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所制备的NSE特异性抗血清可用于朊病毒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85.
通过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纳入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偏倚评估;收集纳入研究的有效率、主要症状(腹泻、腹痛、便脓血、发热)的改善时间和肠镜下黏膜疗效,并进行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3篇RCTs,总例数1 285例,参苓白术散组659例,单用西药组598例。对比单用西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有较高临床疗效(RR=1.17,95%CI[1.13,1.22],P0.001),能明显缩短腹泻、腹痛、便脓血、发热症状的改善时间,其合并效应量分别为(RR=-12.32,95%CI[-14.27,-10.37],P0.001),(RR=-8.06,95%CI[-9.88,-6.24],P0.001),(RR=-9.89,95%CI[-10.77,-9.00],P0.001),(RR=-8.29,95%CI[-9.59,-6.98],P0.001),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RR=0.06,95%CI[0.01,0.40],P=0.004)。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UC的肠镜下黏膜疗效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单用西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数目较少,质量较低,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86.
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胞二磷胆碱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周内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第15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 脑缺血对照组大鼠在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认知功能的障碍,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缺血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均大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缺血对照组多采用边缘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正常对照组多采用直线式和趋向式搜索策略;胞二磷胆碱组采用趋向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的频数较多。结论 胞二磷胆碱可以明显改善大鼠永久性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7.
目的:筛选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蕴证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病证机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纳入UC脾虚湿蕴证患者4例和对照人群7例,采集受试者的肠黏膜组织,采用SWATH蛋白定量技术对蛋白进行定量鉴定,llog2 fold-changel>1,而且调整P值(FDR)≤0.05的蛋白质被认为是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  相似文献   
88.
围绕什么是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研究关键环节?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平台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候量表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研究关键环节主要体现在:(1)量表条目池建立方法:大致有文献分析、临床观察与专家咨询,这些方法单独使用或者结合起来。(2)条目筛选:①客观筛选方法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包括频数分布法、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区分度法等;②主观筛选方法主要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价指标有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3)对信度和效度评价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 (n=19)和Bromodeoxyuridine (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 21)。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ICH模型。脉冲法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在ICH后第2,7,14及28天处死大鼠,分别行行为学检测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为学评分采用前肢放置实验、Berderson评分法及角落转向实验;对SVZ Brdu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计数。结果:ICH后第2天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神经功能在4周内逐渐恢复;大鼠ICH后第2天双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7 d时达高峰,14 d仍可见较多的增殖细胞,28 d时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对照水平。结论:大鼠ICH后神经功能与SVZ细胞增殖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提示SVZ细胞可能参与ICH后组织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0.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1.1%~3.8%,1岁时可高达10%~20%。男女比例为1:3~1:5。白种人发病率比黑种人和黄种人高,多发于头面部占60%。笔者自2001年1月~2009年8月采用药物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7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