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例住院Ph+ALL患者的治疗情况。除1例单用VDL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外,其余5例均采用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结果 3例经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后获完全缓解(CR);1例获部分缓解(PR)。2例治疗后bcr-abl基因转阴性。化疗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以呼吸道和肛周感染为主。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Ph(+)ALL有较高的缓解率,但缓解后治疗对长期生存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风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 ,风湿病是可以累及全身各种组织、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10年来由于相关基础学科如免疫组化、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的迅猛发展和应用 ,风湿病学的研究水平也迅速提高。临床常规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环孢素 A或血浆置换术虽可以部分抑制疾病活动 ,但难以治愈。长期使用激素类或免疫抑制性药物又给患者带来难以克服的副作用 ,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治疗途径。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etic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已成功地用于治疗各种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疾病 ,HSCT治疗风湿病已…  相似文献   
3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表面受体,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效应具有多向性,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内环境的稳定,并与细胞的再生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某些实质性肿瘤如喉癌,其EGFR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性而增强,且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明显相关。在造血肿瘤细胞SKT6中也发现EGFR的表达。本课题应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基因mRNA序列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EGFR基因的表达,探讨EGFR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一个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发家系的11名血缘亲属、4名非血缘亲属和10名正常对照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Tc),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和银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随体联合(Ag-AA)等检查,发现至少2名血缘亲属Tc延长、SCE和AgNOR异常,可能是白血病高危个体,正在进一步随访中。  相似文献   
36.
37.
反应性氮代谢物(RNM)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由细胞内存在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产生的一系列高活性氮中间体,具有比反应性氧代谢物(ROM)更强的氧化与硝化活性,通过多条途径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证据表明,RNM可能不仅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在白血病的治疗中也发挥不同效应,本文就RNM在白血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8.
作者报告一例男性32岁的严重砷中毒的患者,引起末梢血液和骨髓发生显著的病变,包括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绝对数增高、严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作者通过电镜和能量弥散X线分析法  相似文献   
39.
作者对50名未选择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病例,应用生化方法测定血红蛋白F含量,并应用抗HbF抗体萤光法测定F细胞。发现真红病例末梢血F细胞比率大部份在正常对照范围之内,但有1/4病例其HbF含量和F细胞显著增高。其中有5例30~45%红细胞含有胎儿血红蛋白。此5例中每个F细胞含有HbF为14.8%(由F细胞的比例和溶血液中HbF含量计算)。2例F细胞增高的病例测定Ar和Gb链成分,其氨基酸残基为0.3和0.5,与成人HbF所见者相一致。未发现F细胞水平与红细胞压积、病期或治疗方式有何关系。7例发生骨髓纤维化,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细胞因子分泌特征及其对脐血源CD34^+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并与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相对照。方法RT—PCR法检测UC—MSC和BM—MSC细胞因子分泌。将脐血CD34^+细胞分别接种于UC—MSC或BM—MSC滋养层共培养5周,收集贴壁与非贴壁细胞接种于标准甲基纤维素培养基,计数克隆形成细胞(CFC)。结果UC—MSC表达SCF、LIF、M—CSF、Flt-3、IL-6、GM—CSF、G—CSF、SDF-1和VEGFmRNA,不表达IL-3mRNA。与BM—MSC相比,二者表达细胞因子谱相似,但BM—MSC不表达GM—CSF和G—CSFmRNA。共培养5周计数CFC显示,BFU—E、GFU—GM和CFU—GEMM在CD刍细胞/UC—MSC(75.5±27.9,100.0±25.1,9.5±7.3)与CD34^+细胞/BM—MSC(70.5±28.8,108.3±9.5,8.5±5.1)共培养体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与BM—MSC具有相似的造血支持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