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及活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体外诱导分化的RAW264.7细胞,振动应变加载6d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鬼笔环肽染色检查破骨细胞形成情况,通过骨吸收陷窝分析比较各组破骨细胞活性的差异。 结果:不同振动频率组形成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骨吸收陷窝计数亦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均抑制RAW264.7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且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抑制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椎体成形术的Kummell's病患者,对比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P<0.05),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椎体中央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随访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及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在治疗Kummell's病时均可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两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在PVP治疗Kummell's病时采用单侧穿刺即可.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女性骨密度和骨量分布情况以及影响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珠海地区的575例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对个人疾病史、生活习性及月经史进行调查,根据OP发生与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女性骨密度和骨量呈现年龄分布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骨折以及慢性病对OP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慢性病是OP发病的危险因素,而BMI是OP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下降,而保持一定体型及体重,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及提高;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慢性病(如甲亢、风湿)等,对防治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5.
交锁髓内针治疗肢体骨折并发症及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4月间共处理各种交锁髓内针并发症 13例 18例次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1~ 5 8岁 ,平均 36 8岁。股骨 9例 ,胫骨 4例。采用国产GK钉 5例 ,用普通梅花针自制而成的交锁髓内针 4例 ,施乐辉公司的股骨交锁髓内针 2例 ,蛇牌交锁髓内针和AO交锁髓内针各 1例。1 2 并发症 各种并发症共 18例次 ,其中GK钉出现感染 2例 ,皮肤坏死、弯针断针、延迟愈合各 1例次 ;自制交锁髓内针出现感染 1例次 ,弯针断针、局部疼痛、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各 2例次 ;施乐辉交锁…  相似文献   
86.
颈前路椎体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失稳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前路椎体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失稳症金大地陈建庭陈文贵徐波赵定麟1995年5月~1996年5月,我们采用椎体螺纹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治疗下颈椎失稳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  相似文献   
87.
颈前路椎体融器治疗下颈椎失稳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9例、B级46例、C级42例、D级19例。治疗采用后路减压复位122例,前路减压复位、髂骨植骨融合44例。结果术后有123例获3~18个月随访,随防患者中除4例RF钉断裂,5例Harrington上钩脱落,6例棍断裂,其余患者内固定稳固。脊髓、马尾神经恢复:除35例仍为A级外,余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结论各种不同内固定可保持或增强脊柱的稳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PDGF对鼠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BMP、bFGF联合应用对细胞的生长有否协同作用。方法:酶消化分段收集法分离培养出鼠成骨细胞,利用MTT法检测活细胞产生甲月替结晶的含量多少,反映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长情况。结果:PDGF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生长,其有效浓度为1~100ng/ml,以100ng/ml作用最大;PDGF与BMP、bFGF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PDGF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且与BMP、bFGF有协同作用。MTT法是测定成骨细胞增殖能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NPCB质量逐渐减小,浸泡液pH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NPCB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