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迟发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附7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DEDH)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78例DEDH患者按照伤后初期头颅CT检查至CT复查明确诊断为止,共划分为5个时间段(<6 h、7~12 h、13~24 h、25~48 h、>49 h),并分别比较术前诊断、术中诊断与术后诊断DEDH的治疗结果.结果 6~24 h内明确诊断者共60例,占全组76.9%(60/78);伤后12 h内44例,占全组56.4%(44/78).术中诊断出迟发性血肿病例的死亡率(37.5%,3/8)高于术前(14.3%,6/42)与术后(21.4%,6/28)诊断出迟发性血肿病例的死亡率,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EDH多见于伤后24 h内,特别是在伤后12 h内的病例占全组病例数半数以上(56.4%,44/78).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与血管舒缩机制障碍、低血压、低氧血症及开颅减压术后失去"填塞效应"的作用有一定关系.术中发生的DEDH常诊断困难,且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外伤后CT动态检查协助医生能作出及时诊断与处理,也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与伤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脑梗塞CT表现及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患儿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点相结合进行CT分型,共分6型:Ⅰ型,腔隙性梗塞型(42例);Ⅱ型,单脑叶型(6例);Ⅲ型,多脑叶型(4例);Ⅳ型,挫伤出血型(混合型)(6例);Ⅴ型,小脑型(1例);Ⅵ型,脑干型(1例)。结果根据GOS标准评定预后。良好48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6例。Ⅰ-Ⅱ型疗效较好,Ⅲ-Ⅴ型病情严重,死亡率与病残率增高,Ⅵ型死亡率极高。结论儿童外伤性脑梗塞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IPC)减轻急性下肢缺血(AU)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饮食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结合的方式建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C组),每组各15只.检测三组大白兔阻断股动脉前、持续再灌注2h后血液中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观察再灌注后下肢骨骼肌组织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三组大白兔下肢再灌注后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IPC组兔血浆CK、MDA明显降低[(7.49±0.84) U/L与(8.19±1.06) U/L,P<0.05],[(3.67±0.36) nmol/L与(4.06±0.55) nmol/L,P<0.05],而SOD则显著升高[(420.40±30.94)μmol/L与(384.73±44.12) μmol/L,P<0.05],骨骼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12.27±2.11)%与(16.62±1.4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组织形态学观察IPC组兔骨骼肌损伤、坏死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 急性下肢缺血应用IPC能显著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少自由基生成、增强抗氧化及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4.
65.
我校是空军培养医务卫生人员的唯一院校,学员来源于空军参加全军统考生,由于各区录取分数线不同,文化基础相差很大,如96级药剂士班仍名学员在人学摸底考试  相似文献   
66.
病理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15年内共收治病理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7例,现将此7例情况汇总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与PCI术中慢血流发生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的患者200例,患者在择期PCI术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定及应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炎症机制及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94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和BNP,同时测定左心房大小。观察hs—CRP和BNP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和B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且持续性房颤组hs—CRP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而BNP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及BNP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50例,根据入院后空腹Hcy水平的三分位数间距将患者分为A组(<17.5μmol/L)110例,B组(17.525.6μmol/L)组128例和C组(>25.6μmol/L)112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小时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的差异,并追踪观察三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随Hcy水平升高,术后2小时STR良好比例及TMPG2-3级比例均降低[72.7%vs 54.7%vs 44.6%(P<0.05);76.4%vs 56.3%vs 46.4%(P<0.05)];术后CK-MB峰值升高[(172.3±83.4)mmol/l vs(201.6±78.5)mmol/l vs(245.8±79.2)mmol/L(P<0.01)]且术后725.6μmol/L)组128例和C组(>25.6μmol/L)112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小时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的差异,并追踪观察三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随Hcy水平升高,术后2小时STR良好比例及TMPG2-3级比例均降低[72.7%vs 54.7%vs 44.6%(P<0.05);76.4%vs 56.3%vs 46.4%(P<0.05)];术后CK-MB峰值升高[(172.3±83.4)mmol/l vs(201.6±78.5)mmol/l vs(245.8±79.2)mmol/L(P<0.01)]且术后710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52.6±7.3)%vs(50.9±5.8)%vs(48.9±5.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水平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MI患者出现高Hcy血症可影响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Hcy水平对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cal infarction,AMI)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及对A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266例,根据入院后空腹Hcy浓度的三分位数间距将患者分为A组(Hcy<15.6μmol/L)83例,B组(15.6~24.6 μmol/L)组93例和C组(Hcy>24.6μmol/L)90例.测定患者入院时即刻NT-proBNP浓度,并于入院48 h内及半年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动态追踪观察3组患者随访期间内(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随Hcy浓度升高,NT-proBNP浓度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 or P<0.0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Hcy与NT-proBNP浓度呈正相关(r=0.380,P<0.05).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累积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 vs.86.0% vs.77.8%,Log rank=6.630,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NT-proBNP均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MI患者Hcy、NT-proBNP浓度与梗死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Hcy、NT-proBNP对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