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低血容量趋势患者行机械通气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例伴有低血容量趋势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基础呼吸模式上分别加用PEEP 0、5、10、15 cmH2O,每次持续约30 min。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嵌压(PAWP)、每搏指数(SVI)、心排血量(CO)、心指数及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髂总静脉压(CIVP)及ΔCVP等静脉回流梯度指标,吸气峰压(PIP)、气道阻力(RAW)、用吸气暂停键测出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力(Pmean)及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等呼吸力学指标。 结果随着PEEP水平的增加,患者心率、PAWP及SVRI均显著增加,而MAP、CO、心指数及SVI则逐渐下降(F = 20.311、15.100、32.915、15.100、198.635、435.100、17.000,P均< 0.001),且CO于PEEP为5 cmH2O时与PEEP为0 cmH2O时比较,已经出现显著降低[(5.31 ± 0.11)L / min vs.(5.46 ± 0.24)L / min];患者的CVP、CIVP的水平逐渐升高,而ΔCVP逐渐下降(F = 47.879、27.578、21.393,P均< 0.001);患者的PIP、Pplat、Pmean、PVRI水平均逐渐升高,且PEEP为15 cmH2O时达最高(F = 67.152、74.025、818.208、31.141,P均< 0.001),而RAW在不同PEEP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082,P = 0.131)。 结论对有低容量趋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当PEEP ≥ 5 cmH2O即出现CO明显下降,因此对于有低容量趋势患者尽量使用最小PEEP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镜随访6~73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602处病变中588处病变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7.7%,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2癌)再追加外科手术者8例(1.3%),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手术者2例(0.3%),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手术者4例(0.7%)。并发症:术中出血17例(3.1%),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3例,其中2例(0.4%)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上皮内高级别瘤变)48例,黏膜下浸润癌10例,类癌37例,良性腺瘤440例,良性间质瘤6例,增生性息肉38例,锯齿状腺瘤10例,B细胞淋巴瘤1例,错构瘤1例,其它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  相似文献   
53.
体外拼装凋亡素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以凋亡素基因为例,探讨用寡核苷酸片段体外拼装基因的方法。方法 按已知的凋亡素基因序列(GeneBank登录号:AY171617),设计40bp的凋亡素基因寡核苷酸片段,并将其中的172位(Bgl Ⅱ,agatct—agatcc)和306位碱基(Hind Ⅱ,aagctt→aatcct)进行同义突变,Taq消除这两个酶切位点。在pfu酶的PCR系统中,对寡核苷酸片段进行拼装和扩增。产物稀释后进一步纯化扩增,在Tag酶存在的条件下对产物两末端加T,然后TA克隆于pGEM—Teasy载体中。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结果 凋亡素基因寡核苷酸片段第1次PCR拼装后,产物呈拖尾状。但产物经进一步稀释,并用两未端引物进行2次扩增后,即可见明确的产物带及其他梯形带状产物。目的产物TA克隆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其经测序鉴定,与设计的凋亡素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体外基因拼装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基因克隆方法,可用于基因或载体的合成,及一次性对基因进行广泛的突变。  相似文献   
54.
罕见大肠平坦型病变并锯齿状腺瘤2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大肠的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指大肠的一类特殊病理形态的腺瘤,其成瘤上皮成分有明显增生,使腺管或绒毛呈锯齿状外观,类似于增生性息肉样改变,或腺瘤成分与增生性息肉成分同时存在。以上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内镜下套扎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在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痔疮套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L组,每组均45例,A组在术毕清醒后给予口服美洛昔康镇痛,B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静脉镇痛,L组在肛外周表面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镇痛。记录3组患者的术前、用药后1 h、6 h及24 h后的疼痛(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术前和术后24 h心境状况(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评分及24 h内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心动过速、尿潴留、局部瘙痒等不良反应及三组综合满意度评级。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三组POMS评分均升高(P <0.05),A组用药后1 h、6 h及24 h和B组用药后1 h的NRS疼痛评分较术前升高(P <0.05);与A组比较,B组、L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 <0.05);与B组比较,L组患者用药后1 h和24 h的NRS疼痛评分更低(P <0.05),但用药后6 h两组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患者在术...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及SW620细胞表达PAK1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40 μmol/L、60 μmol/L和80 ixmo1/L的EGCG干预人大肠癌细胞株SW620,在0、24、48和72 h不同时间点上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EGCG对SW620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以SW620细胞空白组为对照,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m blot)检测不同EGCG作用48 h时SW620细胞PAK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GCG对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与SW620细胞空白对照组相比.EGCG处理组细胞的PAK1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EGCG抑制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EGCG通过调控大肠癌细胞的PAK1表达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W620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PAK1 gene. Methods Human colonic cancer cell line SW620 was treated with EGCG at 40, 60 and 80 μmol/L and cultured in RPMI 1640 medium for 0, 24, 48 and 72 h. The proliferation of SW620 cells was observed by MTT assay before and after EGCG treatm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PAK1 protein was observ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SW620 cells treated with EGCG displayed a slowed growt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ells, and the growth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GCG concentration. PAK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lowered in SW62Q, cells after EGCG treatment for 48 h. Conclusion EGCG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nd partially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PAK1 protein in SW620 cells.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评价ERCP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胆石症的微创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HD7年1月-2009年5月,笔者对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3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取石后均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再进行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术后2天行ENBD管造影,确认无结石后拔除ENBD管。结果39例病例均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所有患者均行EST。经取石网篮或球囊导管一次取石成功,术后均放置ENBD管引流,后3天进行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本组39例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3min,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后均无并发症,ENBD导管造影无胆总管残余结石,住院时间4-10天,平均7天。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彻底、可行的有效方法,即能彻底清除胆囊及胆总管的结石,又能保留胆囊及胆囊的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双导丝(DTG)法在胆总管深插管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89例患者,诊断为壶腹部肿瘤的患者被剔除.在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先用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或导管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如导丝3次进入胰管后,则保留胰管导丝,重新从活检钳道插入第2根导丝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根据导丝的走行及切开刀或导管抽吸胆汁证实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成功.双导丝插管难度评价标准:第2根导丝在1~3次内成功进入胆总管为容易;4~6次内成功为中等难度;7~10次以内成功为难度;如果10次内插管不成功为插管失败.并比较双导丝插管方法或常规插管方法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中,常规插管方法进行胆总管深插管的成功率约为67.4%(60/89).5例患者(5.6%,5/89)导丝不能进入胆总或者胰管,其余24例(27.0%,24/89)采用DGT法.在DGT法插管中,13例(54.2%,13/24)为容易DGT插管,6例(25.0%,6/24)为中等难度DGT插管,4例(16.7%,4/24)为难度的DGT插管,只有1例(4.1%,1/24)患者虽然经过调整角度导丝仍然进入胰管而改用PSP法.在常规方法进行胆总深插管的患者中,4例(6.7%,4/60)例患者有术后胰腺炎,而DGT法中有2例(8.7%,2/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RCP的操作中,DGT法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选择胆总管深插管方法.DGT法不会提高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容易掌握,可推荐作为ERCP术常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高血压病患者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对无高血压的健康人(对照组)28例、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无家族史组)83例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组)84例,通过询问高血压家族史、血液生化检查、尿β2-MG检测及超声检测肾小动脉血流,比较三组患者的早期肾损害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家族史组部分病人有早期肾损害,有家族史组患者肾损害更为明显。结论:高血压遗传因素可能直接参与高血压病患者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