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medial-to-lateral approach with the lateral-to-medial approach in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for right colon cancer.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 in the Fujian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July 2009. Forty-eight cases with right eolon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medial-to- lateral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group(group M) and lateral-to-medial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group(group L). Primary outcome(operative time) and secondary outcomes (estimated blood loss,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number of lymph node retrieval,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Operative time was (122.5±25.8) min in group M and (162.9±30.9) min in Group L (P=0.01). Estimated blood loss was(55.8±36.2) ml in group M and (104.6±58.2) ml in group L (P=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4.2% vs 8.3%, P=1.00),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8.3% vs 16.7%,P=0.66), number of lymph node retrieval (17.4±3.2 vs 17.8±3.4, P=0.67), and hospital stay [(7.8± 2.2) d vs (8.0±3.6)d, P=0.81]. Conclusion The medial-to-lateral approach reduces operative time and blood loss in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as compared with the lateral-to-medi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情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9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女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共111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病理结果、淋巴结转移、亚型、分期等情况。结果 111例浸润性乳腺小叶癌患者发病年龄40~59岁(平均49.7岁),发病至初诊在1个月内占38.7%(43/111),1年内占88.3%(98/111)。病理分型:单纯性小叶癌73.0%(81/111),混合性小叶癌占27.0%(30/111)。与就诊前时间间隔越长,病灶有越大的趋势;患者发现症状1~2年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1年者。结论二级预防有助于改善疾病的分期。早期就诊可减少浸润性小叶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提早治疗时的分期,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 探究慢性肾脏病 5 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 5 期维持性血液透析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执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 SAS、SDS 量表评分、依从性、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评分均较高且对比无较大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 5 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负性情绪,提升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心源性脑栓塞(CCE)患者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发病时间窗为4.5 h内的C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具备溶栓指征且自愿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0.9 mg/kg)和低剂量组(0.6 mg/kg),每组36例。治疗后24~48 h复查颅脑CT或MRI,评估2组患者出血转化情况,比较2组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并比较2组溶栓后9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24 h、7 d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BI均高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前后,2组NIHSS评分、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转化评估结果显示,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90 d时,2组mR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溶栓后90 d时mRS评分、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CE患者采用低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预后和出血转化风险相近,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探讨复方血藤颗粒的药效作用以及配伍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数据库检索获得复方血藤颗粒中3个药物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确定网络关键节点或关键模块,利用DVA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分析其基因集合的主要功能,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复方血藤颗粒的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30种活性成分,相应靶标94个。GO富集主要在细胞增殖的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复方血藤颗粒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急诊科病房的开展效果.方法 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 相似文献
60.
面部护理联合药物治疗98例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部护理联合药物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 1 95例面部痤疮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98例及对照组 97例 ,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 ,治疗组同时进行面部护理。结果 :治疗组痊愈 5 4例 ,痊愈率为 5 5 .1 % ,总有效率为 84.7% ;对照组痊愈 1 9例 ,痊愈率为 1 9.6% ,总有效率为 5 0 .5 % ,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面部护理是治疗痤疮重要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