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以及影响母婴结局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产科126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阴道试产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试产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阴道试产成功的因素;Pearson相关性及t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126例孕妇中试产成功率为79.4%(100/126);成功组年龄、产前BMI、妊娠间隔时间、子宫下段肌壁厚度、阴道分娩史、缩宫素使用率、试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发热比例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32岁)、产前BMI(≤28)、妊娠间隔时间(>65个月)、子宫下段肌壁厚度(>5.6 mm)、有阴道分娩史及新生儿体质量(≤3.5 kg)是试产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新生儿体质量、试产时间、妊娠间隔时间、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母婴结局相关。结论影响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严格把握阴道试产适应证或成功因素,以提高阴道试产率。  相似文献   
12.
PTD-NBD多肽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细胞性PTD-NBD多肽对脂多糖诱导的炎性效应的干预与作用机制.方法: 以脂多糖刺激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构建急性胰腺炎的体外模型. 不同浓度免疫缺陷性病毒PTD多肽蛋白转导功能区与野生型NBD多肽融合成PTD-NBD多肽, 对AR42J细胞进行预处理, 突变型PTD-NBD(MT)多肽、PTD、NBD为对照. RT-PCR法观察ICAM-1及IL-1β mRNA的表达;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β蛋白浓度的改变.结果: 透细胞性PTD-NBD多肽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AR42J炎症细胞因子ICAM-1和IL-1β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且呈剂量依赖方式.PTD-NBD(WT)多肽与单纯NBD多肽、突变型PTD-NBD(MT)多肽及PTD组比较(相对灰度值: 0.449±0.088 vs 1.132±0.069, 1.158±0.095, 1.206±0.078), 能够抑制ICAM-1 mRNA表达. 上述4组的IL-1β mRNA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526±0.077, 0.993±0.065, 1.143±0.086和1.128±0.117, IL-1β蛋白表达分别为278.82±61.80 ng/L、898.08±74.65 ng/L、945.25±42.49 ng/L和947.86±38.66 ng/L, 结果显示后3组不能抑制IL-1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 PTD-NBD(WT)多肽可以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AR42J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CAM-1的表达, 其可直接影响胰腺腺泡细胞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能谱CT单能量区分体外肾结石成分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能谱CT对体外肾石标本进行扫描,探讨能谱CT单能量与CT常规120kVp混合能量对于区分体外不同成份肾结石的价值。方法已知单一成分(尿酸结石8枚,六水磷酸铵镁结石12枚,胱氨酸结石6枚,碳酸磷灰石结石10枚,一水草酸钙结石30枚)的66枚肾结石,分别置于猪肾中,每肾上、下肾盏及肾盂各放2枚结石,并将其浸入水箱中,采用GE宝石CT行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扫描及常规120kVp扫描。测量计算GSI图像的(40keV-140keV,间隔5keV)单能量CT值及120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结石CT值的差异。上述结石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其成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120kVp混合能量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2.773,P值=0.000)。组间两两比较,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结石(P=0.831)、尿酸类结石与胱氨酸类结石混合能量CT值(P=0.411)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结石间120kVp混合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结石单能谱(40keV-140keV,间隔5keV)CT值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69.244、201.823、121.190、97.348、88.719、80.076、71.537、63.110、55.064、47.837、41.086、35.104、30.202、26.182、22.528、19.866、17.501、15.585、14.108、12.785、11.830,P值均=0.000)。组间两两比较,上述5组结石在50keV时CT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0keV及45keV能区分出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结论宝石能谱单能量低keV(40keV-50keV)CT值可以区分出尿酸类结石与非尿酸类结石。单能量50keV为肾结石成分分析的最佳keV,与CT常规120kVp混合能量相比,可以区分出尿酸结石、六水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及碳酸磷灰石结石。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持续损伤作出的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常见的免疫应答。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或方法,因此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对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有重要意义,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是上述研究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有四氯化碳造模法、乙醇造模法及免疫造模法等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但各法均有其利弊,而理想的、重复性好且适合广泛推广应用的标准模型仍需继续探索。本文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念林  张铁英  欧阳玉霞  杨元生  陈垦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69-1169,1181,F0003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IL.-和TNF-α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SO)组,急性胰腺炎(AP)组,清胰汤(QYT)组,每组18只。逆行胰胆管注射3%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P模型。测定血清AMS、IL-1和TNF-α水平,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P组血清AMS、IL-1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予QYT治疗后血清中以上3个指标均明显降低,呈时效依赖性。AP大鼠胰腺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予清胰汤干预后,病理有所改善。结论清胰汤可降低AP大鼠血清中IL—1和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9例行CT检查,11例MRI检查。结果 25例病灶位于幕下,5例位于幕上。单发28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22例,囊肿型5例,实质肿块或混合型3例。CT平扫表现球形低密度影,囊腔壁结节和实质肿块均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强化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MRI信号增强率升高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有特征性,CT和MRI表现,CT动态增强扫描、密度曲线测定以及MRI增强率的表达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MG53在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保护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开胸阻断左侧肺门进行缺血1h后再灌注1h建立.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模型是在进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前0.5h阻断左侧股动脉血流5 min,然后再灌注5 min,重复3个循环来实现的.将60只10 ~ 12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35±15)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P组).将24只8~12周龄MG53敲除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7.5±2.5)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n=12),即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P组).在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结束后,观察动脉氧分压、计算肺组织湿干比(W/D),通过Western blot检测3组之间肺组织上MG53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并记录其生存情况.结果 对SD大鼠,在进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其血氧分压降低到(46.60±5.94) mmHg,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能显著改善肺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其血氧分压恢复至(73.40 ±5.94)mmHg(P <0.05),同时对反映肺组织水肿程度的W/D值、生存情况都有显著的改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RIP组肺组织上MG53蛋白的表达量(2.03 50.53)较IR组(0.79±0.17)显著增加(P<0.05).在MG53敲除小鼠上,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的血氧分压(48.20±12.15) mmHg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45.60±10.53) mmHg并未得到改善,同时也不能改善肺组织的水肿情况.结论 MG53参与了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对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皮肤吸收促进剂对角质层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及药物自身的性质,使大部分药物的经皮给药都不能达到临床治疗要求,因此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成为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为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各种促透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皮肤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是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一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的核转录因子,并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凋亡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即高度表达,在各种炎症介质的表达和AP的发病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针对NF-κB靶点来治疗AP有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1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临床分析广东医学院附院陈垦,苗瑞政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我院1982年以来,经病理诊断的胃嗜酸性肉芽肿有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