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培养的γδ 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采用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并在1 μmol/L唑来膦酸(Zol)和200 I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条件下扩增获得γδ 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 T细胞表型,然后与RPMI 8226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检测γδ T细胞对RPMI 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γδ T细胞对RPMI 8226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 8226细胞的凋亡率改变,并分别用抗人γδ TCR mAb、抗人NKG2D mAb、抗人CD3 mAb和同型对照IgG mAb封闭γδ T细胞后,作用于RPMI 8226细胞,LDH法检测不同抗体封闭后对RPMI 8226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 结果 体外条件下可成功高效扩增获得γδ T细胞,可抑制RPMI 8226细胞株的增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不同效靶比(1:1,5:1和10:1)的γδ T细胞作用于RPMI 8226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2.23±1.75)%,(31.11±6.12)%和(43.56±3.29)%; 效靶比为1:1和10:1时,γδ T细胞诱导RPMI 822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8.21±1.98)%和(68.18±2.16)%,明显高于RPMI 8226单独培养组(13.32±1.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抗人γδ TCR mAb、抗人NKG2D mAb、抗人CD3 mAb和同型对照IgG mAb封闭γδ T细胞后按10:1的效靶比与RPMI 8226混合培养,各组杀伤率分别为(21.54±1.52)%,(29.25±1.51)%,(32.68±0.78)%和(43.0±2.91)%。 结论 体外利用Zol+IL-2刺激培养可高效扩增γδ T细胞,并具有杀伤RPMI 8226细胞的作用,为MM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ELISA定量检测自身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界取值。方法 收集39例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的ELISA定量检测结果,以同期住院的105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非SLE对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ANA和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很接近。根据ROC,ANA s/co(sample/calibrator CUt-off)=2.5为最佳临界点,≥2.5诊断SLE的灵敏度82.05%。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和92.78%,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746和0.210。抗dsDNA抗体=30IU/mL为最佳临界点,≥30IU/mL诊断SLE的灵敏度87.17%,特异度为91.1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07%和94.90%,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80和0.141。结论 ELISA定量检测ANA和抗dsDNA抗体对SLE有很高的诊断效率,将ANA s/co≥2.5。抗dsDNA抗体≥30IU/mL作为诊断标准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3.
急性白血病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凭经验联合应用抗生素仍是标准的细菌感染治疗方法,新近发现单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有同等效果;不主张常规在联合方案中加用万古霉素;口服抗菌药预防细菌感染利少弊多。二性霉素B仍是最可靠的霉菌治疗药物,其最适剂量、疗程还有争议。口服或静注无核鸟苷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肺炎可用更昔洛韦并静注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整合酶(IN)142—288氨基酸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表达、纯化及抗原性评价。方法 采用PCR方法以野生型HIV-1IN表达质粒为模板扩增IN142-288氨基酸cDNA片段。BamH I与Xho I双酶切消化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pGEX-4T1-IN142—288质粒,并进行双酶切与测序鉴定。将该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液相层析纯化。将纯化后的IN142-288蛋白免疫BALB/c小鼠,对其抗原性进行评价。结果 pGEX-4T1-IN142—288质粒经过双酶切后可见清晰的载体条带和438bp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对纯化的分析。可见一约40kDa的蛋白条带。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血清。结果显示3只小鼠均产生了较高滴度的抗体;Western-blot结果显示1号小鼠抗血清可以识别变性转移至NC膜上的野生型HIV-1IN。结论 成功构建了pGEX-4T1-IN142—288质粒。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IN142-288多肽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联合培养诱导TolDCs;(2)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83、CD86和CD14的表达,并将培养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3)采用实时定量PCR对TolDCs诱导培养过程中DC-STAMP mRNA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 CD14+单核细胞GM-CSF、IL-4、脂多糖诱导培养后胞体变大,出现树枝状突起,为典型的成熟DCs形态,加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后胞体亦变大,但未见明显树枝状突起,缺乏典型的成熟DCs形态;(2)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使CD83和CD86表达上调,CD14表达下调,加Dex联合诱导培养后DCs表面CD83、CD86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增殖反应明显减弱,显示TolDCs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3) 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DC-STAMP mRNA的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加入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后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GM-CSF、IL-4和地塞米松联合培养可诱导TolDCs生成,DC-STAMP可能与DCs的致耐受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M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予以化疗及保护肾脏等综合治疗,化疗有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78.1%,化疗无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31.25%,总逆转率为62.5%。结论MM并发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复杂,有效的化疗、降血钙、碱化尿液、血液透析、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MM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预后。  相似文献   
67.
陈志哲  陈君敏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90-1690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自觉地、明确地和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进行具体病人的医疗决策。循证医学实践(evidencebase practice)意味着医生应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结合当前最好的证据开展临床工作。循证实践对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报告8例恶性肿瘤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果。其中淋巴瘤4例,乳腺癌2例,睾丸癌和急性白血病各1例。预处埋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足叶乙甙加全身照射或马法兰等。ABMT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  相似文献   
69.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骨髓活检组织学的资料所见尚少。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认为,骨髓组织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有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0.
对104例患者在同一部位同时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切片检查。结果表明,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诊断一致者达72.1%,不一致27.9%;骨髓穿刺涂片确诊率88.5%,活检切片确诊率81.7%,二项联合应用确诊率99%。二项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血液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