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 肝素类药物的基本特性 1.1 肝素的化学性质肝素是天然氨基葡聚糖,由肥大细胞产生。药用的肝素由猪或牛的黏膜中提取。肝素由糖醛酸链和葡糖胺链交替组成, 含多少不等的硫酸根,相对分子质量5 ku~35 ku。现在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为了探讨人线粒体mt-DNA1l778位点突变对Leber氏病的发病影响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20例临床拟视神经萎缩疾病患者的mt-DNAll778位点突变,并对其中mt-DNAll778位点突变的6例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临床拟视神经萎缩疾病患者的mt-DNAll778突变率为30%,6个Ldper氏病患者的母系亲属四代42人家系调查甲,共有12个患者,临床患病外显率28.6%(12/42),其中男性14人,患者7人;女性28人,患者5人,男女性患病外显率分别为50.0%(7/14)和17.9%(5/28),男女性患病比率1.8:1,男性高于女性;6个家系中,2个家系有患病家族史,4个家系没有患病家族史;发病多在青少年期,患者母系亲属突变率为100%。结论 Leber氏病是典型母系遗传病,临床存在散发患者,检测mt-DNAll778位点突变有助于Leber氏病的确诊;mt-DNAll778位点空谈者的临床外显率为28.6,男性患病风险高于女性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血细胞CD1c的表达情况及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4 7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c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并评价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SLE活动组病人CD1c 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 (P <0 0 5 ) ,CD4 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 (P <0 0 1) ,CD3 、CD8 细胞百分率正常 ,CD2 0 细胞数增高 (P <0 0 1)。稳定期病人CD1c 细胞百分率正常 ,CD4 、CD8 、CD2 0 细胞百分率均正常。SLE患者CD1c细胞阳性率与患者SLEDAI的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6 8,P <0 0 1) ,与抗dsDNA抗体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r =0 36 ,P <0 0 5 ) ,与抗心磷脂抗体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6 4 ,P <0 0 1) ,与血清C3水平有显著相关性 (r =- 0 35 ,P <0 0 5 )。活动期病人经治疗后CD1c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c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明显相关 ,CD1c可能在SLE脂类抗原及核酸类抗原的递呈及抗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胸腹腔积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即染色体末端的 DNA重复序列 ,能防止染色体 DNA降解、末端融合、异常重组与染色体缺失 [1 ] 。端粒被称为细胞的“分裂钟”,与细胞衰老与癌变密切相关。端粒的 DNA合成必须依赖端粒酶(telomerase) ,该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酶 ,其模板区的一段序列 5’CU AACCCU AAC3’与端粒序列互补 [2 ] ,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近年来 ,端粒与端粒酶已成为医学、生物学界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认为 ,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稳定是肿瘤细胞永生化所必需 [3]。笔者 1998年 6月~ 1999年 3月采用端粒重复扩增 -…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用钙离子载体(Calcium ionorphore,CI)A23187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病人来源的白血病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方法和条件。方法:选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高的CML病人,采集外周血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通过两次贴壁法除去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然后放入含或不含GM-CSF(200ng/ml)和CI(375ng/ml)的RP-M11640培养液中培养96小时以上,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来观察CI对白血病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初步摸索和探讨CI诱导白血病细胞转化成树突状细胞的最佳条件。结果:发现对CML病人外周血或骨髓液分离的白血病细胞加入GM—CSF(200ng/ml)、CI(375ng/ml)和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96小时,细胞能获得典型的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CD86、CD80、CD40、CD83和HLA-DR的表达显著提高。结论:CML细胞用GM-CSF和CI联合诱导能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26.
曾晓明  陈君敏 《医学综述》2007,13(15):1128-1130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实验技术方法、诱导分化的机制及其在抗白血病免疫方面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卟啉醇肉豆蔻酸乙酸酯(PMA)联合钙离子载体(CI)诱导K562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作用. 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在含PMA和CI的培养液巾培养96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用MTT法检测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果 PMA联合CI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突起,细胞表面CD83、CD86、CD80、CD40、HLA-DR和CD1a表达上调,并且可以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结论 PMA联合CI可以有效地使K562细胞向DC分化.  相似文献   
2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3岁,因“面部红斑、关节痛15年,气喘伴泡沫尿1周,于2006年3月28日收入院。入院前15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痛,以指、膝、腕关节尤甚,服中药后症状无好转。入院前8年因双下肢水肿就诊我院。检查:ANA(+),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尿蛋白(+++),B超示:双肾弥漫性改变、胸腔积液,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性。肾炎、全心衰。长期规律服用强的松、羟氯喹、来氟米特、甲氨喋呤等治疗,病情稳定。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气喘、夜间不能平卧,伴泡沫尿,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CHOP 美罗华初治和复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6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初治者,4例为复发难治者,CHOP按标准方案,共6~8疗程。美罗华375mg/m2,静脉滴注,1次/周,共4周为1疗程。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3%。随访时间2~6年,除1例无效死亡,其余保持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结论美罗华对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尤其在清除微小残余病灶、减少复发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0.
应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患者无法维持机体营养需求的问题非常普遍。厌食是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发生于15 %~ 2 5 %的初诊患者和几乎所有广泛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1] 。厌食导致营养摄入减少 ,触发营养不良和进行性肌肉消耗 ,身体组成改变。恶病质(cachexia)在肿瘤患者也很常见 ,它是一种临床消耗综合征 ,表现为软弱、显著的和进行性的体重减轻及脂肪和肌肉消耗。据统计[2 ] ,有一半的肿瘤患者出现恶病质 ,其中 2 / 3发生于疾病终末期 ,2 0 %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恶病质。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对肿瘤治疗和患者预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可能导致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