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8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99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640篇
内科学   310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329篇
外科学   437篇
综合类   1582篇
预防医学   51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99篇
  4篇
中国医学   669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尤其是马兜铃酸肾损害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马兜铃酸肾病有三种基本类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型肾病.根据国内外马兜铃酸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上述马兜铃酸肾病三种基本类型的主要临床病理表现,探讨马兜铃酸肾损害的毒性特点与形成机制,并对进一步开展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肾脏细胞与基因毒性研究,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初步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残留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变与复发的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6MV-X射线照射,总剂量DT25 Gy-40Gy,1个-2个中心,边缘参考剂量为80%-90%。每次5Gy,隔1d-2d1次。结果:肿瘤完全消退60%,部分消退25%,缩小10%,不能评价者为5%。1a、2a、3a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0%、66.7%和75%、65%、53.3%。结论:初步认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残留与复发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4.
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勇  李祥  陈建伟  徐莎莎  王玉  邱海龙 《中草药》2012,43(1):139-142
目的研究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观察4个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单体番荔枝塔亭戊(squamostatin-E,1)、番荔枝塔亭甲(squamostatin-A,2)、去乙酰紫玉盘素(desacetyluvaricin,3)、泡番荔枝辛(bullatacin,4)对移植性肝癌Heps和肉瘤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体质量与肝、胸腺和脾指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1高剂量(60μg/kg)、化合物3和4低剂量(15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为51.6%、32.5%、63.4%;化合物2和3高剂量(60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31.2%、70.9%;紫杉醇40μg/kg的抑瘤率为62.2%。化合物3高剂量对移植性肉瘤S180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为63.9%;紫杉醇40μg/kg的抑瘤率为48.9%。结论化合物1~4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肉瘤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总结相关文献,对玻璃体积血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分期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6.
1978年12月至1979年8月我们曾对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中药复肝24号治疗,收到较好效果。1979年10月至1981年3月,在复肝24号处方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加强解毒与补肾的药物,再一次对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作进一步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病例选择凡具备下述二个条件者,作为本组治疗对象。1.有明确肝炎病史,血清谷丙转氨酶(GPT)  相似文献   
77.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的遗传免疫学因素近年来颇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利用人白细胞抗原A复合物(简称HLA)这一遗传免疫学标志,进行了HLA与膀胱癌关联的分析,以探讨HLA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资料和方法采用上海中心血站提供的HLA分型血清盘,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进行膀胱癌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液标本的HLA-A、B分型。实验组膀胱癌65例,男性46例,女性19例,年龄38~75岁。在我院经手术或电切治疗,均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正常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干预”对不明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管理,为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实验组中有2例病人治疗过程中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1人放弃治疗;对照组中有2例病人放弃治疗,3人转上级医院治疗。故最终纳入分析的实验组为25人,对照组为23人。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利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指导容量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经验采用传统容量复苏方法治疗,2组均在达到目标治疗后适当脱水降低心脏前负荷以便保护心肺功能。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VP、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使用血管活动药物的例数、肾功能损害例数、肺水肿例数及心衰发生例数;同时观察72 h内反复出现容量不足需再次扩容的例数;3、6 h的休克纠正达标率例数;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天数及死亡例数。结果:2组APACHEⅡ评分都逐步下降,24 h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2 h后血管活动药物使用例数、肾功能损害例数及再次出现休克需扩容纠正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72 h肺水肿、心衰发生例数治疗组多于对照组(P<0.05)。6、24 h实验组液体总入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 h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24 h后实验组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CVP、MA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CVP在6、24、72 h实验组优于对照组,MAP在6、24 h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 h的休克纠正达标率例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及死亡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早期血流动力学干预下”采取EGDT液体治疗有显著疗效,但仍有不足。在复苏过程中因液体负荷过高发生心衰、肺水肿的医源性再损伤概率较大。故容量治疗阶段提出了寻找最佳心脏前负荷的设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IPFI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未...  相似文献   
80.
目的: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作为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受体在脑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该实验通过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影响,探讨其与发育中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生后7 d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 次,每次持续30 min,连续6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分别于反复惊厥后1 d和7 d每组各处死16只大鼠,每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反复惊厥后1 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3和CA4区GABAAR α1亚单位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7 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1至CA4区GABAAR α1亚单位免疫化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1 d和7 d时,在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GABAAR α1亚单位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惊厥后7 d时,在惊厥组大鼠海马CA1、CA2区GABAAR β2亚单位免疫化学A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丘脑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组大鼠海马区GABAAR β2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大鼠反复惊厥造成脑内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