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器官移植三区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101例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8±13)岁(3~65岁);符合DCD标准供者12例,符合DBCD标准供者48例;供者死亡原因为:脑外伤31例,脑血管疾病20例,脑肿瘤5例,溺水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窒息1例。受者101例,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45±12)岁(14~70岁)。分析供肾质量、术后移植肾功能、受者生存率。结果供者初次和末次平均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67±13)μmol/L和(121±86)μmol/L,供肾中位热缺血时间16min(11—30min),中位冷缺血时间6.5h(4-20h)。25例供者的双侧供肾和35例供者的一侧供肾采用uw液静态冷保存(0~4℃),35例供者的另一侧供肾采用LifePort机械灌注保存,灌注时间(5.6±2.2)h,流量为(99±25)mL/min,阻力系数为(0.29±0.11)mmHg·mL^-1·min^-1(1mmHg=0.133kPa)。受者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15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术后1,12个月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59±16)mL·min^-1·(1.73m^2)^-1和(74±20)mL·min^-1·(1.73m^2)^-1;机械灌注和静态冷保存的移植肾功能无差异。20例供者行供肾病理活检,肾小球硬化比例为(13±7)%;4例供者供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20%,对应受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水平为180~220μmol/L,eGFR为28—32mL·min^-1·(1.73m^2)^-1。结论D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胆囊手术加垫高度对心血管功能及血氧饱和度影响的临床观察刘文东*崔骥*赵颖*赵兵*陈金良*陈传宝*我们观察了胆囊手术加垫高度与正常水平位对心血管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兹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20~55岁,行单纯胆囊...  相似文献   
13.
患者,48岁,农村妇女,体重50kg。于1994年6月15日因腹部逐渐膨隆,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患者营养极差,表情淡漠,恶病质,腹部高度膨隆,双下肢及背部水肿,不能行走及平卧。听诊:呼吸音减弱,双肺下叶呼吸音消失,心率116次/分,心音弱而远;通气功能检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图型;B超探及腹腔内有一巨大实质性肿物,占据全腹,ASA病情分级4级。入院行支持疗法,7日后拟肿瘤切除术。入室前给予安定10mg,东莨菪碱0。3mg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肾移植病理学检查仍为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肾移植程序性活检在中国尚难以普及,且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诸多原因,使患者慢性排斥反应早期因未及时发现而错失治疗时机。 目的:观察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大鼠血浆中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水平。 方法:实验以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正常雄性SD大鼠为受体进行肾移植。移植后分为慢性排斥反应组和正常肾移植组。慢性排斥反应组受体于移植前3 d起,每日给予腹腔注射环孢素A微乳化剂2 mg/kg,正常肾移植组则每日给予环孢素A微乳化剂腹腔注射5 mg/kg。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4,6,8,10,12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移植前1周相比,正常肾移植组和慢性排斥反应组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 < 0.01)。移植后第4,6周,慢性排斥反应组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肾移植组(P < 0.01),而在8,10,12周低于正常肾移植组(P < 0.01)。慢性排斥反应组血浆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 < 0.01)。结果证实,大鼠肾移植后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时,血浆α胰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显著下调。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变化与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可为肾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可控心脏死亡(cardiac death,CD)后的大鼠供肾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按热缺血时间长短分成7组,每组20只,供、受者各10只,分别于供鼠心跳停止0、10、20、30、40、50、60 min后进行原位肾移植术,并结扎受鼠的右肾血管,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生存情况、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其纤维化程度。结果:各组冷缺血时间相同(P >0.05),当供肾热缺血时间在30 min以内时,血肌酐均于术后1~2周恢复正常,各组受鼠存活率及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与0 min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当热缺血时间延长至40 min时,受鼠存活率和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与0 min组比较亦均无显著差异(P >0.05),血肌酐于2周后稳定,但明显高于0 min组(P<0.05);当热缺血时间超过40 min时,受鼠均于1周内死亡。结论:不可控型CD大鼠供肾移植中,供肾热缺血时间应限制在40 min以内,但热缺血时间介于30~40 min的供肾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目前,肾移植病理学检查仍为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肾移植程序性活检在中国尚难以普及,且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诸多原因,使患者慢性排斥反应早期因未及时发现而错失治疗时机。目的:观察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大鼠血浆中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水平。方法:实验以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正常雄性SD大鼠为受体进行肾移植。移植后分为慢性排斥反应组和正常肾移植组。慢性排斥反应组受体于移植前3d起,每日给予腹腔注射环孢素A微乳化剂2mg/kg,正常肾移植组则每日给予环孢素A微乳化剂腹腔注射5mg/kg。结果与结论:移植后4,6,8,10,12周,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移植前1周相比,正常肾移植组和慢性排斥反应组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移植后第4,6周,慢性排斥反应组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肾移植组(P〈0.01),而在8,10,12周低于正常肾移植组(P〈0.01)。慢性排斥反应组血浆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1)。结果证实,大鼠肾移植后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时,血浆α胰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显著下调。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变化与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可为肾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 )供者双肾整块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3岁(10个月~6岁),均捐献给相同血型受者。6例受者中位年龄39.5岁(17~48岁),成年人5例,17岁男性1例,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均为首次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 HLA错配数1~4个。均采用右侧髂窝整块移植法。结果6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7.5 min (0~23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6.6 h (4.8~7.4 h)。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延迟。其中4例为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 ),2例为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1例受者术后7 d右侧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受者术后15 d诊断为肺结核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介入治疗后恢复。术后随访1~36个月,受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扩大供者来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移植中心移植肾组织穿刺活检的穿刺指征及病理学类型和特点,评价移植肾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629位患者共773例移植肾穿刺活检资料。结果肾穿刺成功率100%,术后移植肾周小血肿9例(1.2%),肉眼血尿33例(4.3%),腹痛1例(0.13%)。穿刺指征:单纯蛋白尿205例(26.5%),不明原因的血肌酐升高187例(24.2%),蛋白尿合并血肌酐升高313例(40.5%),肾移植术后无尿/少尿53例(6.9%),程序性肾组织活检15例(1.9%)。病理类型:正常21例(2.7%);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179例(23.2%),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51例(6.6%);T细胞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205例(26.5%),抗体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43例(5.6%);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药物中毒41例(5.3%),急性肾小管坏死29例(3.7%);复发/新发性的肾病11例(1.4%);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HBVGN)9例(1.2%);临界性病变39例(5.0%);其他145例(18.8%)。结论移植肾活检安全性高,对肾移植术后肾疾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能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临床中应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基于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HNKHC)和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完成的805例肝移植患者资料,总结2例HNKHC和DKA患者的诊治经过。2例术前均无糖尿病史,肝移植术后均服用他克莫司和雷帕鸣抗排斥,1例女性患者曾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另1例男性患者入院后将他克莫司改为环孢素。 结果例1诊断为HNKHC,例2诊断为DKA。2例经给予快速大量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最终病愈出院。随访半年均未再发HNKHC、DKA和PTDM。 结论肝移植术后HNKHC和DKA的发病率极低,但病情凶险,预后取决于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无糖尿病史的肝移植患者术后昏迷应警惕HNKHC和DKA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