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主要为膝关节屈曲位受到轴向暴力造成胫骨平台后髁在冠状面上的劈裂,故又称屈曲型胫骨平台骨折.严重者可伴膝关节韧带损伤,此类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因累及胫骨平台后部,且骨折线常常越过中线累及另一侧后髁,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很难进行骨折的暴露和固定,正中切口又容易损伤血管、神经.Carlson[1]、Du Wayne和Carlsont[2]应用其描述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疗效满意.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6年8月采用后内或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12例此种类型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人脂联素重组体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设对照组和脂联素重组体加药(2.5、5、0、10、20、30μg/ml)组,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以MTT法、Transwell小室实验,Chamber小室实验,黏附实验检测脂联素重组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以明胶酶谱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分泌MMP-2和MMP-9的影响。结果:脂联素重组体质量浓度高于5.0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能明显地降低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P〈0.01),侵袭抑制率随脂联素重组体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介于22.64%~77.84%之间;脂联素重组体质量浓度高于2.5μg/ml时,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脂联素重组体对ECM和FN黏附能力影响的程度不同,对FN的敏感性大于ECM;脂联素重组体质量浓度大于2.5μg/ml时,明显抑制肿瘤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P〈0、05或P〈0.01),后者的分泌量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脂联素重组体在大于2.5μg/ml时,可能通过保护基底膜不受破坏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3.
开放性损伤致深部创口感染(包括骨感染)的防治,除行之有效的清创术外,敏感抗生素的运用也是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全身用药难以维持有效的局部血药浓度,致l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局部缓释应用能克服全身用药不足之处,现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选择纤维蛋白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与庆大霉素进行配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寻找一条防治深部创口感染的新途径,为临床运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探讨该复合体控制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摇号分组,将试验组100例患者与对照组100例患者按创口部位、大小、受伤到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对分组,对比两组清创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变化,观察试验组有无与使用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相关的毒副作用.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受伤机制方面基本相同(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最高,以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术后24 d或出院前1 d最低.(3)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除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比较,在术后1,2,12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感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5.
陈仲 《家庭医生》2011,(12):15-15
久治不愈的“腰肌劳损”可能是误诊 据统计,80%的人曾患过腰痛,其中大多数曾被诊断为“腰肌劳损”,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诊断。然而,其症状果真是由腰肌过度疲劳损伤引起的?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怀疑这一诊断。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国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解剖43例踝关节标本,观察并记录外侧韧带的分束、走行、起止点及附着部位的纤维联系。 结果 所有标本都解剖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根据ATFL分束数目,将其定义为Ⅰ型(单束)、Ⅱ型(双束)和Ⅲ型(三束),各占27.9%、65.1%和7%。根据ATFL和CFL纤维在腓骨止点部位的浅-深层关系,分为浅表型(8例,18.6%)、平行型(19例,44.2%)、深层型(9例,20.9%)和混合型(7例,16.3%);根据其上-下关系,分为完全型(5例,9.3%)、上部型(15例,34.9%)和下部型(24例,55.8%)。同时,在7例标本中发现了复合体结构,占总数的16.3%。 外侧距跟韧带存在于46.5%的标本中:A型(25.6%);B型(20.9%);余下23例(53.5%)为C型。 结论 踝关节外侧韧带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变异性。形态学研究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可为更深入地探讨各韧带的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近年来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运动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膝关节运动损伤认识亦不断深入。我国已经涌现出大量医疗机构专门从事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工作及研究,运动医学网站作为医学教育及医患交流之间的平台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充分体现运动医学在普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医学授教的知识性,是目前运动医学网站建设的热点。本文尝试通过网页设计、教学版块构建及医患交流互动等创建一体化网站,并探讨如何实现网络时代膝关节运动损伤网站的建设及应用,进行多元化开阔医学生视野同时服务于大众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降低梅毒发病率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19例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均阴性者,3个月后复查TRUST和TPPA。对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妊娠梅毒患者,TRUST滴度范围为1∶1~1∶256,TRUST滴度≥1∶16者45例,TRUST滴度1∶16者174例。1例合并HIV(+)。3例为二期梅毒,其中2例夫妻同患二期梅毒,另1例配偶TRUST滴度为1∶16,无临床症状。53例配偶TRUST和TPPA均阳性。配偶TRUST滴度≥1∶16者18例,TRUST滴度1∶16者42例。7例配偶TRUST阴性,TPPA阳性,其中1例6周后复查TRUST转为阳性。妊娠梅毒患者TRUST滴度1∶16组的174名配偶,24.1%(42/174)为梅毒感染者;妊娠梅毒患者TRUST≥1∶16组的45名配偶,40.0%(18/45)为梅毒感染者,两组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5)。结论此次调查对象大多数为潜伏梅毒,开展妊娠梅毒的普查,对妊娠梅毒的配偶进行追踪检测,是降低梅毒发病率的有效方法。TPPA比TRUST更适合梅毒高危人群的筛查试验;TRUST滴度≥1∶16的妊娠梅毒的配偶,梅毒感染率高于滴度1∶16的妊娠梅毒配偶。  相似文献   
59.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大部分老年患者可以耐受等特点,但其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再次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7例(198个治疗椎体),其中女111例,男26例,年龄(75.55±6.96)岁,行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后连续3个月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检查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7%,3个月随访期间未再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有效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探讨该复合体控制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摇号分组,将试验组100例患者与对照组100例患者按创口部位、大小、受伤到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对分组,对比两组清创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变化,观察试验组有无与使用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相关的毒副作用.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受伤机制方面基本相同(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最高,以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术后24 d或出院前1 d最低.(3)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除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比较,在术后1,2,12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感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