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目的探讨机械振荡和去污剂浓度对髓核去细胞支架形态学的影响,建立一种髓核的优化脱细胞方法。方法取成年兔髓核分成A、B、C(含C1/C2/C3子组)、D、E组,并在不同震荡频率下用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处理。振荡频率分别为0 r/min(A组,n=5)、80 r/min(B组,n=5)、130 r/min(C1、C2、C3组,n1=n2=n3=5)、180r/min(D组,n=5)以及对照组(E组,n=5),其中C组中3个子组(C1/C2/C3)的去污剂的浓度分别为1%、3%、5%,其余组均为3%。对所得标本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细胞清除情况和基质形态学变化。结果 A、B及C1组残留大量脱核的髓核细胞胞体,C2、C3及D组细胞被彻底清除。所得支架呈一种无细胞的三维网状结构,但C3和D组纤维结构出现明显破坏。结论合适的机械振荡频率及去污剂浓度在脱去髓核细胞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存髓核内天然的基质纤维和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短期应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进行镇痛对胫腓骨中段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胫腓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5.5±2.4)岁.研究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34.6±3.2)岁.研究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短期(7~10 d)联合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胶囊和帕瑞昔布)进行镇痛,对照组未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3、4、6、8、12、18个月骨折端出现明显骨痂及骨折线消失的病例数,比较两组患者骨痂出现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的差异. 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获18 ~ 3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对照组术后1、2、3、4个月骨折端可见明确骨痂生成的病例数分别为7、15、52、55例,研究组分别为6、13、49、52例;对照组术后6、8、12、18个月骨折端骨折线消失的病例数分别为3、42、53、55例,研究组分别为2、38、49、52例,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10.0±2.3)、(10.2±2.5)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9,P=0.425).两组患者均无骨不愈合、感染、成角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围手术期短期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进行镇痛对胫腓骨中段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阶梯复位法治疗髂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例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 男5例、女5例, 年龄22~52岁, 平均38.8岁。均为车祸伤, 骨盆骨折Tile分型, C1.2型5例、C2型3例、C3型2例。采用阶梯复位法复位及钢板螺钉固定。第一步, 于髂嵴置入1~2枚Schanz针控制髂骨, 向外侧适当牵拉Schanz针;第二步, 使用骨膜剥离器在骶骨与髂骨间进行撬拨复位;第三步, 对仍无法复位者, 在骶骨上紧贴髂骨内缘由前上向后下置入1枚直径2.5 mm的克氏针, 并于骶骨与髂骨间插入一把骨膜剥离器, 用其尖端顶住克氏针, 以髂骨为支点进行撬拨使两者分离;第四步, 维持撬拨, 再紧贴髂骨内缘在骶骨上置入另1枚直径2.5 mm克氏针, 继续使用骨膜剥离器于骶骨与髂骨间撬拨, 重复操作, 同时结合牵引下肢复位骶髂关节前脱位。术后使用Matta评分评估复位质量, 使用Majeed评分评估骨盆骨折后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4例患者通过第一、二步即完成复位, 6例难复性骶髂关节前脱位通过第一至四步操作成功复...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评估鲑鱼降钙素喷鼻剂配合常规方案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入组患者需经止痛药物及功能康复锻炼治疗6周以上,无明显改善但未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拍摄X线片排除钙化性肌腱炎、肩关节骨关节炎,并根据体查选择性拍摄MR排除肩袖损伤。满足以上基本条件且无影像学异常的患者,可以自主选择进入降钙素组或对照组治疗。对照组予以功能锻炼、口服塞来昔布及单次肩关节注射治疗,降钙素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3个月。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活动度,并定期评估Constant评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使用独立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临床数值差异。 结果降钙素组有39人、对照组有37人完成试验。在治疗后的第1个月,降钙素组的VAS评分(2.9±0.7)明显低于对照组(4.5±1.0)(t =-8.120,P <0.01)。到治疗的第2个月,前屈上举、外展、体侧外旋、后伸内旋的活动度在降钙素组分别为(121.7±18.5)°,(105.8±9.6)°,(30.6±7.7)°,(11.6±3.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04.9±19.0)°,(91.5±9.2)°,(21.5±6.4)°,(13.9±2.8)°;4个方向活动范围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屈上举F=38.855,外展F=41.204,体侧外旋F=55.341,后伸内旋F=7.963,均为P <0.05)。治疗后,降钙素组的Constant评分及ASES评分已接近正常,优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F=55.161,ASES评分F=70.576,均为P <0.05 )。 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可以更快地缓解冻结肩患者疼痛及更好地恢复患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双节段峡部裂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双节段峡部裂腰椎滑脱症患者61例,其中应用椎间单纯自体骨植骨治疗32例(单纯植骨组),椎体间笼架融合治疗29例(笼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影像参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植骨组融合率为93.7%,笼架组为93.1%;术后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滑脱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除PI以外,两组骨盆参数及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腰椎前凸角及骨盆矢状位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TFL)联合跟腓韧带(CFL)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27例(28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踝关节镜下解剖重建ATFL和CFL,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5.8min(72~104rain)。2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8个月(12~25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明显踝关节僵硬及活动时疼痛等不良表现。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平均(10.82±3.32)mm减小至末次随访时平均(4.03±1.70)mm,距骨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5.60°±3.86°减小为末次随访时平均6.01°±2.64°,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79±1.79)分降至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54±1.35)分,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63.64±11.20)分提高为末次随访时平均(90.21±4.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踝关节镜下ATFL联合CFL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可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探讨该复合体控制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摇号分组,将试验组100例患者与对照组100例患者按创口部位、大小、受伤到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对分组,对比两组清创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变化,观察试验组有无与使用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相关的毒副作用.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受伤机制方面基本相同(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最高,以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术后24 d或出院前1 d最低.(3)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除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比较,在术后1,2,12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感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0.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以及顽固性腰背痛和继发性神经损伤。方法收治T11~L4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15例,年龄24~78岁。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复位后经伤椎通过椎弓根灌注HA/PMMA骨水泥4~8ml。随访9~14月,均没有发生脊髓损伤加重。术前有不完全损伤的13例,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12例。伤椎前缘术前平均高度16.1cm,术后随访27.3cm。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1mm.随访矢状径18.1mm。矢状位恢复佳,矢状面指数(SI),术前20度,术后5度。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内灌注生物活性骨水泥,即刻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