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7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7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05篇 |
内科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151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7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组对23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PHC)的MRI影像学所见,与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的癌细胞核DNA含量倍体均值(U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MRI显示肿瘤稍低/高信号,瘤径≥5cm、瘤内坏死、边缘浸润等改变与DNA含量明显相关。本文提示:通过对PHC的MRI信号及形态分析,可大致反映DNA含量的高低,从而推测其生物学特性,对临床治疗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认识。材料与方法:14例确诊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患儿,均行影像学检查,结合文献讨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结果:14例患儿均见肾上腺带样增粗增大,密度均匀,2例见结节样改变,CT增强可见明显强化。MR信号与肝、脾信号区别明显而易于辨别。结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影像学上可见到肾上腺明显增大,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诊断,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4.
2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肝硬化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在评价肝硬化程度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例正常肝脏及36例不同程度硬化肝脏行MR-DWI,计测并比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正常肝脏ADC值(单位:×10-3mm2、s)与硬化肝脏之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01±0.20和1.56±0.24(P<0.05);随肝硬化程度进展,ADC值下降,Child A、B、C级依次为1.76±0.20、1.58±0.13和1.33±0.17,三者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均小于0.05)。结论:MR-DWI与肝硬化程度相关,可望成为评价肝硬化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及CT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胸、腹部CT影像资料,6例均行肺部及腹部CT扫描。结果:6例胸部CT均可见双肺内多发大小不等囊性透光区,有较薄囊壁。其中3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乳糜性胸腔积液;1例伴有多组纵隔淋巴结肿大。腹(盆)部CT检查中发现肾脏血管平滑肌瘤3例,其中2例为双肾受累并多发,1例同时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瘤,1例合并腹膜后血管平滑肌瘤;另见子宫阔韧带及腹膜后淋巴管平滑肌瘤1例;1例CT显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具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对诊断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内插管的非计划拔管 (简称非计划拔管 )是ICU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 3%~16 % [1 ,2 ] 。它可以是患者自行拔管 ,也可以是医疗护理中的意外拔除。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患者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我们回顾分析近年来发生的非计划拔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以寻求改善预后的措施。对象与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0年 8月本医学院两附属医院收住ICU共 46 32例患者 ,其中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超过 48h的患者 16 5 6例。经口气管插管 15 82例 ,经鼻插管 74例。记录非计划拔… 相似文献
28.
超低场强MRI对肝硬化大结节诊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低场强MR对肝硬化大结节(LCN)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27例LCN均用0.2T MR仪,体线圈,常规SE序列T1WI和T2WI。16例经病理证实,11例经综合影像及临床随访诊断。结果 27例LCN中,T1WI上呈稍高信号22例,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1例;T2WI呈稍低信号16例,等信号11例,信号不均1例。T1WI及T2WI上均见纤维间隔14例,仅在T1WI上见纤维间隔者12例,未见间隔者1例。6例2次以上MR随访,平均间隔时间6.8个月,均未见明显信号变化。结论 结论 MRI对LCN诊断与鉴别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肝脏扫描的最佳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体外实验组将6组不同血红蛋白浓度液体和5组不同浓度的肝囊肿穿刺液埋于载体中,经0.5 T超导MR机行T2WI及FLAIR序列(TR6000 ms,TE 100 ms,TI 1500/1700/1900 ms)扫描,检测并分析相同病灶在T2WI及不同TI值的FLAIR成像的信号强度。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FLAIR成像随液体蛋白浓度(≥1.64 g/dl)升高和TI值延长其信号呈逐渐升高趋势,优选参数FLAIR成像(TI 1700 ms)可鉴别肝囊肿与肝血管瘤(P<0.05)。结论:FLAIR成像可初步判定液体蛋白含量,优选参数的FLAIR成像结合常规SE序列可提高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0.
益气养阴胶囊抗衰老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抗衰老药物来延缓中老年人衰老过程,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是一项符合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所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对上海雷允上制药厂研制的抗衰老药物———益气养阴胶囊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