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Sensation16螺旋CT机,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SCTA检查及肝动脉DSA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结果:MSCTA共检出变异动脉4支,肿瘤供血动脉25支,肿瘤染色18例,肿瘤血管17例。门静脉癌栓6例,动静脉分流5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6例。MSCTA漏诊1例(肝癌有膈下动脉参与的肿瘤供血)。以DSA为标准,MSCTA在检出肝癌供血动脉方面的准确性为96.2%(25/26)。MSCTA显示肿瘤供血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变异与DSA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16层MSCTA能准确显示腹腔动脉变异、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血管受侵、动静脉分流等指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61例与对照组53例,排除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试验组采用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和血红蛋白(Hb)]和免疫指标[CD_3~+、CD_4~+和CD_4~+/CD_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11例少于对照组21例(P=0.011)。治疗后试验组营养指标ALB、PA、TRF和Hb分别为(40.36±2.58)g/L、(265.21±14.56)mg/L、(2.26±0.19)g/L和(114.61±3.52)g/L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CD_3~+、CD_4~+、CD_4~+/CD_8~+、IgA、IgG、IgM分别为(68.14±7.42)%、(42.67±4.16)%、(1.96±0.29)、(2.98±0.62)g/L、(13.26±4.18)g/L、(2.19±0.71)g/L高于对照组(P0.05),IL-1β、IL-6、MIP-2和TNF-α分别为(10.58±2.57)μg/L、(30.32±3.96)μg/L、(70.32±3.89)μg/L和(40.32±6.14)μg/L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 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 10版(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 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 68例 AD和 89例 VD,对两组病例使用问卷调查及认知功能筛查量表( con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nstrument C-2.0,CASI C-2.0)量表评定. 结果 AD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等方面与 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AD女性多于男性, VD则相反,性别比较,χ 2 =20.50, P< 0.05; AD的受教育年数少于 VD( t=2.81, P< 0.05);认知功能方面, AD组在心算力、定向力及画图能力方面较 VD受损严重( t=2.72~ 6.00, P< 0.05); BPSD方面 AD在被窃妄想、抑郁、徘徊、失语方面与 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7.58~ 34.01, P< 0.05). 结论 AD与 VD患者在认知及精神行为方面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及神经源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C276T多态性与抗抑郁剂疗效相关性。方法抑郁症患者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单药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全部受试者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PCR-RFLP方法对nNOS基因C276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组疗前血浆NO水平为(76.8±31.6)μmol/L,显著高于疗后[(66.9±25.7)μmol/L,P=0.044]及正常对照组[(64.2±33.3)μmol/L,P=0.02],患者组疗后血浆NO水平为(66.9±25.7)μmol/L,与正常对照组(64.2±33.3)μmol/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88);患者组疗前HAMD评分为(24.3±4.3)分,疗后HAMD评分为(10.5±5.0)分,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为(57.5±15.9)%;疗前血浆NO水平为(76.8±31.6)μmol/L,与疗前HAMD评分(24.3±4.3)分显著正相关(r=0.311,P=0.009);nNOS基因可见两种等位基因条带C、T,组成三种基因型CC、CT、TT,携带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HAMD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NO浓度可能提示抑郁症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nNOS基因C276T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抗抑郁剂治疗疗效的主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8例应用西酞普兰治疗,48例应用马普替林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定量表(CGI-SI)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相当(P〉0.05),但前者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10例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提高IABP治疗的救治成功率。方法10例不同原因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其中9例采用床旁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1例于心脏手术过程中置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IABP触发模式及触发比例。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减少,并发症少;8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1例因长时间不能撤离IABP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在IABP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保证有效反博是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索SWOT分析法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不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2011年1~12月SICU护理质量管理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从而制订相应策略。结果:与2010年1~12月相比,SICU在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技能考核、护理文件书写、院感控制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OT分析法用于指导SICU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 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 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采用负性认知加工 偏向问卷(NCPBQ)评估负性认知偏向严重程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跟踪测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 察组Barthel指数轻度以下患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前NCP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NCPBQ评分4项参数值低于 对照组(P <0.05)。观察组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 组头晕2例,恶心1例、口干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负性认 知偏向,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