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精确、简便的微板酶联夹心杂交技术, 对人单核细胞分泌的TNF-α mR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设计两条特异探针, 其中一条为捕获探针, 5'端带有氨基修饰, 可以与微量DNA结合板表面的NOS基团共价结合, 而且是"竖直"地包被在微孔内, 另一个为检测探针, 3'端带有生物素标记。提取人单个核细胞总RNA, RT-PCR后的扩增产物经变性后加入已包被好捕获探针的微孔板中, 加入检测探针与已杂交的产物结合, 最后加入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avidin-HRP)显色系统催化底物显色, 450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进行定量。结果:该方法检测TNF-αmRNA的灵敏度, 明显高于琼脂糖凝胶电泳, 而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等量PCR产物作10个复孔, 吸光度的CV值为7.2%, 批间的CV值为9.1%。在本实验中, 我们首次尝试着用客观的数据来表示正常人中1×106个PBMCs中TNF-αmRNA的平均表达量, 发现该表示方法直观明了, 结果稳定, 而且简便可行, 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及昂贵的试剂。结论: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精确、简单易操作, 结果数据化等优点, 适合于微量细胞因子mRNA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乙型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乙肝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HBV感染者血清中各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BV标志物,选取其中已确诊为重叠感染者49例作为实验组,并从已确诊为单一HBV感染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叠感染组血清HBsAg、抗-HBcIgG、抗-HBcIgM等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HBs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丙型或戊型肝炎与HBV重叠感染时,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其它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病毒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不同室间质评方法的评价效率及可比性.方法:应用新鲜全血校准品分发各参控实验室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用新鲜全血进行室间质量调查后,分别用累积偏倚法、平均得分法和平均偏差指数法对各参控实验室的质量评价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平均得分法不能客观反映应各参控实验室之间的细微差别.累积偏倚法与平均偏差指数法具有较好的负相关,但平均偏差指数法由于将评价结果进行了细化,并与各项目的偏倚相关联,因此,其在室间质评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而累积偏倚法由于各参数的偏倚标准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了对各参控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可比性.结论:平均偏差指数法是血液细胞分析仪常规条件下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较为理想的方法,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陆永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3,(4)
近年来,为鉴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已成功地发展了一些组织学技术,如地衣红染色(Orcein Stain)和醛复红(AF)染色。这些方法与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结果相关性良好。由于应用小活检标本时存在固有的取样误差等原因,致使组织学技术的阳性率较低;但也有组织内HBsAg阳性率高于血清学试验的报导。本文对香港的两组病例进行了组织学和血清学技术的对照实验。第一组70例系肝硬变和肝细胞癌致死病例的尸检,其中44例在死前3个月内作过血清学试验,另26例在尸检中取得血清试样用固相放射免疫试验(RIA)测定HBsAg。第二组43例系随机选择的无原发性肝病的尸检,取得的血清试样也 相似文献
16.
17.
从尿液中分离出一株产红色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周铁丽,陆永绥(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03)病例简介患者马某,男,67岁,1994年3月因右肾结石伴尿路感染入院。尿常规RBC(+),WBC(+++),蛋白(+)。先后三次取中段尿,用倾注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和评价α-羟丁酸脱氨酶(HBDH)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中的价值。对我院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26例AMI住院患者及同期23例正常人联合检测了血清HBDH、CK、CK-MB、LDH、AST。结果显示HBDH在MI发病后6~12小时左右即开始上升,24~72小时内活性升高至峰值,随着时间推移,12~20天左右恢复到基础水平,与其他心肌酶相比在血中滞留时间长,清除缓慢,经过9~11天,酶活力仍维持较高水平,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是HBDH在AMI患者中出现早、消失慢,尤其当AMI来诊、确诊已较晚,此酶监测活力增高,特异性突出。 相似文献
19.
20.
测定137例生育,245例不育男性的精子和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不育组精子SOD活性(103±39U/10 ̄9精子)显著性低于生育组(144±37U/10 ̄9精子),但精浆SOD活性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经相关分析,精子SOD活性与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及精子尾部低渗肿胀率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精浆SOD活性与上述三参数、精子密度及精子SOD活性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精子SOD活性与精子结构、功能有关,可作为衡量精液质量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