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发病率高,占女性不孕症30%~5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采用介入方法对输卵管阻塞进行再通和直接对输卵管腔内灌注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输卵管介入再通率可达71~92%,受孕率大概为30%[1].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术后再粘连是影响介入再通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解决输卵管梗阻的同时,如何促进炎症吸收和减少术后再粘连,如何选择和规范输卵管腔内灌注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STRICTA)在中国执行前后,对中国近20年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方法以回顾性队列研究及前瞻性RCT分析近20年CONSORT与STRICTA的引入对国内针刺RCT报告质量的影响,通过前后对照研究探讨CONSORT和STRICT及其修改版出现前后针刺RCT的报告质量变化,探讨2个指南对提高报告质量的影响,比较各个时间点前后报告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CONSORT报告项目中,与1994—1995年相比,1999—2000年及2004—2005年的条目总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差异0.3,95%CI(0.0,0.5)]、[差异0.5,95%CI(0.3,0.7)]。与1994—1995年及1999—2000年的2个跨度的总得分相比,2004—2005年的得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0.3,95%CI(0.1,0.4)];类似地,在STRICTA条目得分中,2004—2005年较1999—2000年得分有所提高[差异2.0,95%CI(1.2,2.7)]。2004—2005年与1994—1995年和1999—2000年得分相比,得分有所提高[差异1.4,95%CI(1.0,1.8)],类似地,2004—2005年的STRICTA条目得分与1999—2000年有显著性差异[差异1.2,95%CI(0.7,1.6)]。结论研究表明,在CONSORT和STRICTA指南进入中国后,中国的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刘士英  陆丽明 《现代护理》2006,12(13):1268-126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腹部MRI检查过程的影响。方法对80例老年患者腹部MRI检查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支持、检查过程的讲解、呼吸节律和屏气方法示范及训练,部分患者采用他人协助屏气训练。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了MRI检查,其中68例检查顺利,8例呼吸节律不整齐,但不影响MRI扫描图像,4例需他人捂住口鼻协助屏气完成检查。结论老年患者腹部MRI检查前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有利于患者熟悉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主动配合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刺络拔罐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CBM、VIP、CNKI和WanFang Data,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检索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4对有效率、VAS评分、病程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等结局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 pro 3.6.1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最终纳入32项研究,共2479例患者。与西药组相比,刺络拔罐法在提高有效率(RR=1.19,95% CI:1.03-1.37)、降低VAS评分(WMD=-1.22,95% CI:(-1.41)-(-1.03),低级别证据)、缩短病程时间[止痛时间(WMD=-5.98,95% CI:-8.47-3.48);脱痂时间(WMD=-4.46,95% CI:-5.38-3.54)]、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RR=0.18,95% CI:0.12-0.29,低级别证据)方面优于西药组,仅有5项研究报告了安全性评价。结论 现有有限证据表明,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可能具有临床疗效优势,无不良反应报道。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认知自我报告清单,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阿尔茨海默病不同病程的预测分类器,并评估预测分类器的性能。方法:纳入ADNI-GO、ADNI-2、ADNI-3等3个计划阶段的参与者日常认知自我报告清单数据。以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以网格搜索方法设置十折交叉验证确定最佳BP神经网络参数,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ADNI-GO和ADNI-2阶段的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0%,而ADNI-3阶段的准确率最低,不到80%,且ADNI-3模型的泛化能力低,存在过拟合问题。结论:利用患者当前日常认知自我报告清单可以准确预测分类患者的病程阶段,有利于患者尽快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火针联合拔罐与西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 IL-17的影响。方法:将80例HZ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火针联合拔罐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火针联合拔罐组分别于阿是穴和病变神经节段夹脊穴行火针点刺、散刺后,再予拔罐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予盐酸伐昔洛韦片及维生素B1片口服。两组均治疗10 d。于第1~10天每次治疗前及第11天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于第1~10天每次治疗前及第11、30、60天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皮损情况,于第60天统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水平及计算Th17/Treg值,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IL-10、 IL-17含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6~10天及第11天,火针联合拔罐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P<0.01);治疗第3、6~10天及第11、30天,火针联合拔罐组VA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近10年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美国医学在线(PubMed)、Embase、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连素抗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步确定其抗凋亡的浓度,探讨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msis,As)的机制.方法 以0.5 μmol/L的毒胡萝卜素(Tg)和50 μg/ml的墨角藻聚糖(Fuc)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为实验模型,通过细胞毒性试验(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浓度为800 μg/ml的黄连素组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黄连素浓度的下降,细胞凋亡率旱现下降的趋势,黄连素(0.02~0.63 μg/ml)能有效抑制Tg和Fu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结论 黄连素对RAW267.4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大.黄连素能有效抑制Tg和Fu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乙肝疫苗(HBV)接种情况和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的认知程度,为制定更好的免疫接种计划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2007年,在广州市抽取4所高等学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91人,HBV接种率为76.44%,其中全程接种的为64.92%。HBV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不同年龄学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有差异(P<0.05)。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全程接种者对乙肝是否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知晓率仅为56.16%、60.48%,经唾液传播的知晓率仅为41.78%、45.16%;97.4%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劝亲人或朋友去接种乙肝疫苗,93.7%的被调查者表示会愿意接受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赠送的礼物。20.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回避与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交往,同时86.9%的被调查者也表示不介意与乙肝携带者一起工作或学习。结论广州市大学生HBV接种率较高,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乙肝病人多有正确的态度,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20.
湿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疹类皮肤病是由内外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目前有些机制仍不十分明了,部分研究缺乏针对性。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