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神经元组织切片的免疫染色过程中,为减少非特异性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与第二抗体来源的血清去吸附组织切片上的非特异性反应部位,而是否一定要用H_2O_2—甲醇去阻断组织内的过氧化物酶则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用3种不同的抗体检测培养神经元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对免疫染色造成的非特异性反应.这3种抗体分别是:来自兔的Nestin(标记神经前体细胞)多克隆抗体,稀释度为1:4000;来源于小鼠的NF(标记神经元)和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单克隆抗体,NF稀释度为1:3200,GFAP为1:6000.实验在两块96孔板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组织中进行,一块板放进37℃1h,一块板放进4℃16h.每块板在加抗体前分别设有:①只加血清组;②只加H_2O_2—甲醇组;③H_2O_2—甲醇组+血清组.每组都按常规的免疫反应步骤,在经过上述各组的反应后,再分别加入一抗、二抗、三抗,最后进行DAB显色反应.结果显示:单加血清组,不论是经过哪种抗体的反应过程都呈现明显的非特异性反应,着色的细胞大多是园形或椭圆形(图1), 相似文献
12.
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诱导大鼠脑巢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后大鼠脑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情况。方法 4 0只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 10 μg/ μl,分别于术后 1d、3d、5d、7d和 14d处死动物。用nestin和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GFAP)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estin的表达。结果 秋水仙素注射后的 3d、5d和 7d在尾壳核、胼胝体、外侧隔和嗅结节岛出现nestin阳性细胞 ,且呈GFAP免疫阳性 ,以尾壳核的反应最为明显。在尾壳核nestin阳性细胞在秋水仙素注射后的第 3d开始出现 ,术后 5d反应区域面积和单位面积的nestin阳性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减少 ;非注射侧的nestin应区域面积和阳性细胞数均较注射侧少 ;术后 14d组nestin阳性细胞缺失。结论 秋水仙素可诱导脑的胶质细胞一过性表达nestin ,其表达的意义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NGF/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AD模型鼠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NGF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 (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对穹窿海马伞 (FF)切断后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两种基因修饰的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入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移植后 3周取脑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用Student NewmanKaels方法对内侧隔核 (MS)和斜角带垂直支 (VDB)的ChAT阳性细胞数 (损伤侧与正常侧的百分比 )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 NGF组伤侧MS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为 81% ,明显高于损伤组 (34% )、NSC组 (36 % )和GDNF组 (5 0 % ) ,P <0 0 1;NGF GDNF组为 6 8% ,明显高于损伤组和NSC组 (P <0 0 1) ,亦高于GDNF组 (P <0 0 5 ) ;GDNF组与损伤组和NSC组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NGF组和NGF GD NF组伤侧VDB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 80 %和 72 % ,明显高于损伤组 (5 6 % )和NSC组 (5 2 % ) ,P <0 0 1,亦高于GDNF组 (5 9% ) ,P <0 0 5 ;GDNF组与损害组和NS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NGF GDNF基因修饰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损伤的ChAT阳性神经元 ,NGF组和NGF GDNF组作用较大 ,GDNF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嗅球在不同年龄阶段的Fos表达.结果如下:胚鼠18天时,嗅球颗粒细胞层最先出现少许Fos阳性神经元.随后至P7天前Fos阳性神经元以缓慢速度逐渐增多.僧帽细胞层和小球层的Fos阳性神经元出现较颗粒细胞晚,僧帽细胞在P7天、小球旁细胞在P10天才出现Fos表达.从P14天以后这三层的Pos阳性神经元数有较明显的增多,到P30天达第一次高峰,P40天稍有下降,P50天颗粒细胞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又有所上升,P60天达第二次高峰,但僧帽细胞层和小球层的Fos阳性神经元却逐渐减少.到成年期(3个月),颗粒细胞层仍有少量的Fos阳性神经元,但僧帽细胞层和小球层不再表达Fos.而在老年期(30个月),整个嗅球已没有Fos的表达.因此本结果提示:①嗅球出现FOS表达的顺序是:颗粒细胞--僧帽细胞—小球层细胞,而消失的顺序则相反,这提示分化越早的细胞其保持分化的能力越长,而分化越晚的细胞其保持分化的能力越短;②嗅球三细胞层出现较多的Fos阳性神经元是在P30天至P60天,提示大部分细胞的分化期主要集中在生后30~60天之间. 相似文献
15.
<正> 几世纪来,解剖学教学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医学教学的是最基础学科——解剖学的学习是各种疾病的病理学和表面标志的奠基石。因此,长期以来医学的先行者——解剖学被认为是基础学科,是学习病理学和诊断学基 相似文献
16.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存在一个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 观察Nestin免疫活性在成年大鼠基底前脑中的表达和分布 ,并探讨其与胆碱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成年大鼠基底前脑的切片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及其与ChAT ,NADPH d双标染色。结果 在成年大鼠基底前脑的隔斜角带复合体有一个连续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带 ,胞体较大 ,梭形或多极形 ,有 2~ 4个突起。双标染色显示 ,Nestin阳性神经元与ChAT ,NADPH d阳性神经元间杂分布 ,大多数不呈交叉反应 ,只有少数 ,约 10 %呈双标染色。结论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存在一个有别于胆碱能神经元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 ,其化学属性和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Aβ31-35和ApoE4对体外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β-淀粉样蛋白 (Aβ)和载脂蛋白 (Apo E4)对基底前脑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研究Alzheimer病 (AD)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基底前脑神经细胞 ,MT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 ,观察 Aβ31- 35和 Apo E4对基底前脑神经元存活及胞体和突起生长的影响。 结果 (1) MTT法测得的 Aβ- 31- 35 Apo E4组的 A值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 (P<0 .0 5 ) ,说明神经元的存活力降低 ,存活数量减少 ;(2 )Aβ31- 35 Apo E4组的神经元胞体最长径和最短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 Apo E4组 (P<0 .0 5 ) ;平均突起长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Apo E4组和 Aβ31- 35 (10 μmol/ L)组 (P<0 .0 1) ;(3) Aβ31- 35 (2 0 μm ol/ L)组平均突起长度比对照组、Apo E4组和 Aβ31- 35 (10 μmol/ L)组明显减小 (P<0 .0 1) ;(4) Aβ31- 35 Apo E4组和 Aβ31- 35 (2 0 μm ol/ L)组的胆碱能神经元最长突起长度、总突起长度及平均突起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且这两组的 Ch AT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平均灰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说明 Ch AT的活性下降。单独 Apo E4对基底前脑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 Aβ31- 35 Apo E4比单独 Aβ31- 35对神经元存活及胞体和突起生长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8.
穹窿海马伞损伤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横断大鼠穹窿海马伞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1999—01/2000-03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3个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4只,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分别按术后存活时间分为1,3,5,7,10,15,20和30d组,每组各4只。开颅制作动物模型,损伤组横向切断右半侧穹窿海马伞;损伤对照组横向切断穹窿海马伞上方的皮质和胼胝体。正常组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于手术后第1,3,5,7,10,15,20和30天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经左心室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进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40μm。4套相邻切片分别用于5-嗅-2-脱氧尿嘧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
结果:④正常组前脑室管膜下区含有少量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较浅。②损伤组损伤侧前脑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损伤后第1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变化不明显。第3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第5天,内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排列密集,层数增加,细胞核染色加深。第10天,背外侧角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核大小不均、深染。从损伤后第13天起,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第30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情况与正常组相同。损伤对侧的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只有少量的增加。③从损伤后第10天起,在前脑损伤侧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显示为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染色阳性,5-嗅-2-脱氧尿嘧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阴性。损伤后第15天,在前脑和损伤平面之间的冠状切面上.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仍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损伤后第20天,在损伤切面上,在室管膜下区上方靠近损伤区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细胞核呈梭形,长轴与横行的胼胝体纤维一致,并已有部分细胞进入损伤区。④损伤对照组损伤后各时间点损伤区、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及外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变化与损伤组基本相同,但室管膜下区内侧壁未见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增加的改变。
结论:穹窿海马伞损伤诱导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增殖细胞沿胼胝体向损伤区迁移,可能参与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运动对小鼠寿命和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57BL/3J小鼠29只,分成运动组(12只),对照组(12只)和青年组(5只)三组。运动组从第6个月起隔天跑转笼2小时,对照组不跑转笼。当这两组小鼠死亡总数达50%时(经过16个月零8天),将两组余下的小鼠(22月龄)全部杀死,到出脊髓前角神经元总数比青年组的少,但运动组神经元减少较轻,P<0.05,减少的主要的是小神经元,大,中神经元并没有减少;而对照组神经元减少明显,P<0.01,减少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穹隆海马伞横断后巢蛋白在隔-海马通路表达的情况。方法:在立体定位仪上横切SD大鼠大脑皮质、胼胝体和穹隆海马伞,于术后1~30 d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损伤后巢蛋白在隔-海马通路的表达。结果:穹隆海马伞损伤后,第1天,隔区和海马未见巢蛋白阳性细胞;第3天巢蛋白阳性细胞开始出现在损伤近侧背外侧核区和海马CA3区及齿状回;第5天巢蛋白阳性细胞范围扩大,数量增加,出现在远离损伤平面嘴侧端的隔区和尾侧端的海马以及损伤对侧。第7天起,巢蛋白阳性细胞在损伤平面区减少而在远离区增加;第15天损伤对侧多于损伤侧;第20天消失。结论:穹隆海马伞横断引起隔-海马通路巢蛋白表达的改变,巢蛋白阳性细胞具有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潜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