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71.
患者男,61岁.因中上腹肿物,伴疼痛半个月余,于2011年3月28日人院.查体:左侧中上腹部可扪及一10cm×9 cm大小,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差,压痛不明显肿块.锁骨上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CT示:肝脏表面较光滑,肝叶比例适中,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缩小,脾大,密度未见异常;左上腹肿块大小9.0 cm× 11.5 cm,密度不均匀,CT值为21~ 43 HU,与胃胰腺关系密切(图1).于2011年3月30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肿块大小15 cm× 16 cm×12 cm,囊实性肿物,瘤体血管丰富,部分横结肠及十二指肠受累,脾动脉、横结肠系膜部分受侵.行胰体尾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脾切除术(图2).术后在我院肿瘤内科行IEP方案化疗,目前状况较好,未复发.HE染色:胰体尾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图3).免疫组化:Vim(+)、CD99(+)(图4)、CD117(+)、Syn部分(+)、溶菌酶部分(+)、S-100部分(+);CK、DeS、LCA和CgA均(-).病理诊断:胰腺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慢性淤血性脾肿大,结肠黏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髂窝部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62~2003年388例髂窝部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髂窝部疾病种类繁多,分为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诊断依据临床表现、BUS、CT或局部病灶穿刺等,可靠的诊断是病理检查。炎症性疾病291例,可分别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均获治愈。肿瘤性疾病97例,其中良性肿瘤41例,均行手术切除,切除率100%;恶性肿瘤56例中,切除12例,切除率为21.4%。切除12例中,存活3年4例,4年8例。结论提高对髂窝部疾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T-1的表达,结合乳腺癌临床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T-l在乳腺癌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l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最高,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最低。ET-1在乳腺癌各临床分期标本中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越晚,表达越高。结论 ET-1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胃癌急性穿孔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年至2006年间182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中,术前误诊率67.6%。单纯穿孔修补术74例,姑息性胃切除术76例,根治性胃切除术3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3%,手术死亡率7.1%。144例得到随访,其中65例为单纯穿孔修补术者,54例姑息性胃切除术者,25例根治性胃切除术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6.2%、0、0,59.3%、38.9%、1.9%和100%、80%、20%。结论选择合理术式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2005年收治的77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B超、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可作出诊断,本组确诊51例,确诊率66.2%(51/77),误诊26例,误诊率高达33.8%(26/77)。本组77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6例,Homer征4例,伸舌偏斜3例,颈侧疼痛、麻木2例,上肢放射性疼痛1例。该16例术后随访3~11个月症状均恢复。术中误切迷走神经3例,2例术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误切交感神经1例,术后有功能障碍。2例误切迷走神经及误切1例交感神经者随访3年功能稍有恢复,以后失访。结论B超和CT,特别是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建立大鼠小肠移植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动物模型,探讨细胞凋亡及其Fas系统与肝脏GVHD的关系。方法 选用体重为200~250g的雄性大鼠,对照组为SD-SD大鼠(n=25),实验组为Wistar-SD大鼠(n=25),行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分别于术后第1、3、5、7、9、11天取肝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同时检测肝功,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结果 两组术后肝脏功能无明显改变,光镜及电镜亦无明显凋亡性改变。实验组,TUNEL阳性细胞从术后第4天开始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无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两组Fas在肝脏中广泛表达;而FasL只在实验组的术后第11天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L和细胞凋亡可以被当作大鼠小肠移植中早期诊断肝脏GVHD的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7.
闫朝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14):1-3
胃扭转是指胃正常位置的固定机制障碍或胃邻近器官病变使胃移动,导致胃沿不同轴向发生部分或全部的异常旋转.1866年由Berti等首次报道[1-2].胃扭转是少见疾患,其发生率约为0.15%,主要见于老年人,少数发生在儿童和青年人.诊断困难,常延误治疗.急性胃扭转的病死率为30%~50%,主要死因是胃绞窄、坏死、穿孔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3];而慢性胃扭转的症状常不典型,也不易被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78.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阻断smad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一个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新的靶点。
目的:验证Smad4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完成。
材料:肝星状细胞HSC-T6体外培养,siRNA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采用Lipofectamine试剂转染,以含巨细胞病毒-β-半乳糖苷酶质粒作为转染阳性对照。
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mad4 siRNA转染组;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Smad4 siRNA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将Smad4 siRNA转染入肝星状细胞后行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各组分别于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Smad结合转写因子(4XSBE)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Smad4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结果:Smad4 siRNA有意义的抑制Smad4蛋白表达;Smad4 siRNA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4XSBE转录报告基因的活性;Smad4 siRNA从mRNA和蛋白水平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Ⅰ型胶原的表达。
结论:Smad4 siRNA能够有效地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79.
背景:近来,从大动物获得大量存活的胰岛细胞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且已经应用到了临床。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同小动物相比,猪胰岛细胞的收获量,还是相对过低,究其原因,是否与猪胰腺外分泌组织生化成分有关?此研究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可靠的胰岛细胞来源。目的:探讨单纯酶和复合酶消化液对成猪胰岛细胞分离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糖尿病患者的二级康复措施介入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普外科和老年病科。材料:实验于2003—06/2004—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哈尔滨市哈达屠宰厂提供成年杂种活猪20头,猪龄12—24个月,体质量100kg左右。干预:屠宰放血后在相对无菌情况下,仔细取出胰腺脾部放在冷RPMI1640液内,迅速送到实验室。快速去除胰周组织,脂肪、血管等。用1:5000洗必泰浸泡3min,然后用冷RPMI1640液冲洗,4℃条件下在平皿中用眼科剪剪成1mm&;#215;1mm&;#215;1mm左右的碎片,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含有单纯酶溶液和和复合酶溶液的锥形瓶中,分级消化获得胰岛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经双硫腙染色计数胰岛细胞,并做椎虫蓝染色测定胰岛细胞活性,胰岛素释放试验观察胰岛细胞的功能;电子显微镜对胰岛细胞团检查,检验其结构的完整性。结果:复合酶消化制备物在平均产量上与单纯酶制备物相比有显著差异[(1782&;#177;427)IE/g比(1293&;#177;451)IE/g,P&;lt;0.05],但在形态学及生物学活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复合酶消化法有利于在稳定胰岛细胞活性基础上提高胰岛细胞产量,移植此种胰岛细胞可以用于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稳定性猪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的特点。方法:本实验于2004-02/2005-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杂种小猪30只,分为供体、受体各15只。主要采用动脉袖改良吻合口,连续缝合,术后受体不用肝素化等改良的Kort法逆建立比较稳定的猪小肠移植动物模型。①供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盐水纱布保护肠管,将结肠全部切除,按需要保留近段空肠。在肠系膜上动脉下方和腹腔动脉上方两端结扎腹主动脉,穿刺两结扎线之间的腹主动脉,4℃肝素盐水500mL(肝素100mg、灌洗压力为7.8~9.8kPa)灌洗,直至肠系膜含和肠壁血管床完全透明。在两结扎线之间剪断腹主动脉,获取腹主动脉袖,不灌洗肠腔,切除供体肠管后置于4℃生理盐水中保存。②受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保留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10cm和末段回肠10cm,切除其余小肠;将供体肠系膜上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体腹主动脉袖一端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自动脉袖另一端注入生理盐水,排净腔内气泡后将残端结扎。松开腹主动脉血管夹,将供肠两端分别与受体空肠、回肠行端端吻合。40~45℃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吸引出的冲洗液变温暖为止。③术后评估:观察猪的一般状态、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术后第7天,如受体存活,可认为手术成功。结果:受体15只杂种小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节段性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为80%(12/15)②失败原因:静脉血栓1只,失血1只,其他。原因1只。12例存活超过7d,平均存活了9d左右,最长存活超过14d。③模型制作操作技术特点:供体小肠保存时采用血管最适灌洗压力7.8~9.8kPa进行单纯血管灌洗;受体术前禁食8~10h;吻合时移植肠管置于腹外,用冰盐水纱布包裹;吻合过程中间断向肠管表面滴注4℃生理盐水降温处理。结论: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猪节段小肠移植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