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摘要:贝赫切特综合征,即白塞氏病,是以复发性口、外生殖器溃疡和虹膜炎为主的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者并出现溃疡者称为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由于其不常见,且病情一般较重,为了加强对其的认识,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髂窝部疾病388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髂窝部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2~2003年388例髂窝部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髂窝部疾病种类繁多,分为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诊断依据临床表现、BUS、CT或局部病灶穿刺等,可靠的诊断是病理检查。炎症性疾病291例,可分别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均获治愈。肿瘤性疾病97例,其中良性肿瘤4l例,均行手术切除,切除率100%;恶性肿瘤56例中,切除12例,切除率为21.4%。切除12例中,存活3年4例,4年8例。结论 提高对髂窝部疾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阻断smad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一个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新的靶点.目的:验证Smad4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完成.材料:肝星状细胞HSC-T6体外培养,siRNA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采用Lipofectamine试剂转染,以含巨细胞病毒-β-半乳糖苷酶质粒作为转染阳性对照.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mad4 siRNA转染组;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Smad4 siRNA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将Smad4 siRNA转染入肝星状细胞后行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各组分别于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Smad结合转写因子(4XSBE)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Smad4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结果:Smad4 siRNA有意义的抑制Smad4蛋白表达;Smad4 siRNA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4XSBE转录报告基因的活性:Smad4 siRNA从mRNA和蛋白水平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Smad4 siRNA能够有效地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64.
90%以上的类癌发生于胃肠道,占胃肠道肿瘤的1.5%.其中小肠类癌占全部消化道类癌的44.7%,患病率居于胃肠道类癌之首.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AI)和脂质蓄积指数(LAP)对非超重/肥胖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选取2021年1至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 最终4 304例18~75岁非超重/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MAFLD诊断标准, 将研究对象分为MAFLD组和非MAFLD组, 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以及体重指数(BMI)、VAI、LAP肥胖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将BMI、VAI、LAP按照各自的四分位数分为A、B、C、D 4组, 分别计算这些指标4组内非超重/肥胖者MAFLD检出率,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BMI、VAI、LAP与非超重/肥胖者MAFLD的相关性,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对非超重/肥胖者MAFLD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体检人群中, 非超重/肥胖者MAFLD的检出率为10.87%。在非超重/肥胖者中, MAFLD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野黄芩苷对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 -7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野黄芩苷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 -7。MTT 比色实验观察其对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 -7增殖的抑制作用。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及培养时间处理人乳腺癌细胞 MCF -7后依次进行提取标本总 RNA。采用 miRNA生物芯片微阵列基因表达和分析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 miRNA,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其中有明显差异性表达的 miRNA 进行验证。结果:野黄芩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 -7的增殖。野黄芩苷能显著上调 miR -15a、miR -16的表达。结论:野黄芩苷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 -7的增殖,并上调 miRNA -15a、miRNA -16的表达。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40岁.1个月前体检时,B超诊断右腹膜后囊性肿块,以"右腹膜后占位"入院.自患病以来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无明显消瘦,饮食、睡眠良好,二便通畅.有家族性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查体:Bp180/110 mm Hg(1 mm Hg=0.133kPa),头颈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68.
患者男,61岁.因中上腹肿物,伴疼痛半个月余,于2011年3月28日人院.查体:左侧中上腹部可扪及一10cm×9 cm大小,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差,压痛不明显肿块.锁骨上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CT示:肝脏表面较光滑,肝叶比例适中,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缩小,脾大,密度未见异常;左上腹肿块大小9.0 cm× 11.5 cm,密度不均匀,CT值为21~ 43 HU,与胃胰腺关系密切(图1).于2011年3月30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肿块大小15 cm× 16 cm×12 cm,囊实性肿物,瘤体血管丰富,部分横结肠及十二指肠受累,脾动脉、横结肠系膜部分受侵.行胰体尾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脾切除术(图2).术后在我院肿瘤内科行IEP方案化疗,目前状况较好,未复发.HE染色:胰体尾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图3).免疫组化:Vim(+)、CD99(+)(图4)、CD117(+)、Syn部分(+)、溶菌酶部分(+)、S-100部分(+);CK、DeS、LCA和CgA均(-).病理诊断:胰腺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慢性淤血性脾肿大,结肠黏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69.
目的总结髂窝部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62~2003年388例髂窝部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髂窝部疾病种类繁多,分为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诊断依据临床表现、BUS、CT或局部病灶穿刺等,可靠的诊断是病理检查。炎症性疾病291例,可分别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均获治愈。肿瘤性疾病97例,其中良性肿瘤41例,均行手术切除,切除率100%;恶性肿瘤56例中,切除12例,切除率为21.4%。切除12例中,存活3年4例,4年8例。结论提高对髂窝部疾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远期疗效3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2-2002年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82年以前178例,其中36例因吻合口狭窄致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其中4例死亡,死亡率为2.2%(4/178);1983后强调低位大口径吻合,其中5例出现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无死亡病例.吻合口径<2.0 cm 85 例,2.0-2.5 cm 153例,2.6-3.0 cm 83例,资料不详5例.经3.-0 a随访278例,随访率为85.3%, 其中1983年以后手术效果的优良率达到 96.6%(143/148).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径要>2.5 cm, 吻合口位置要低,才可避免逆行性感染和盲端综合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