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职业性汞接触对肾小管毒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职业性汞接触对肾小管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微量蛋白。54例职业性汞接触工人连续5年测定3次尿微量蛋白作为接触组。70例非汞接触工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接触组第1次尿微量蛋白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接触组尿Alb、IgA第1次与第3次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t=2.4129、2.1361,P<0.05)。接触组尿IgG第2、3次与对照组之间比较也有差别(t=1.9608、1.9670,P<0.05)。而尿IgM在所有组之间均无差别。接汞组、汞吸收组尿Alb、IgG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差别(P<0.05)。且与接汞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汞在正常环境浓度下对肾小管具有一定潜在影响。通过动态观察对汞接触工人进行健康监护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慢性缺氧对幼鼠心肌细胞 CaM、CaMK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对心肌细胞钙调素(calmodulin,CaM)、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 /calmodulin_dependentkinaseⅡ,CaMKⅡ)的影响。方法长期吸入FiO2为10%的混合气体,建立缺氧动物模型;用RT_PCR方法检测正常和慢性缺氧幼鼠心肌细胞内CaM、CaMKⅡmRNA的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动物心肌细胞CaM、CaMKⅡ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随缺氧时间延长,幼鼠心肌细胞内CaM、CaMKⅡmRNA转录水平均上调,缺氧1周和3周组动物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aM、CaMKⅡδ缺氧1周组和缺氧3周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CaMKⅡγ缺氧1周组和缺氧3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缺氧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内CaM、CaMKⅡ蛋白含量也逐渐增高,两者变化趋势相似。结论长期慢性缺氧可使心肌细胞内CaM、CaMKⅡ含量增高,CaM和CaMKⅡ不仅调控心肌细胞Ca2 活动,而且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使心肌肥厚、心室扩张。因此,慢性缺氧可影响心肌细胞电-机械收缩活动,对心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小婴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撤离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 对15例<6个月的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撤离后呼吸功能不全患儿行NCPAP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13例患儿烦躁、呼吸困难症状和低氧血症改善;2例中途再次给予插管机械辅助2 d后,再次给予NCPAP,成功脱离呼吸机,患儿逐渐恢复.结论 NCPAP对小婴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撤离后呼吸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呼吸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回顾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74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患者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有两次以上的反复扭伤史.所有患者均行6周以上的保守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改良的Brostrom术12例,Myerson法8例,Chrisman-Snook法21例.对其他并发的病理问题需同时处:其中腓骨肌腱滑脱加固术6例,跟腱挛缩延长术9例,跟内翻截骨外移术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清理打孔13例.结果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结论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报告1985年9月~1987年4月经右房切口修补空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部位均在膜部或膜部上方,合并肺动脉高压14例,房间隔缺损1例,卵园孔未闭3例。经房路的优点:1.避免右室切开,减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2.合并房间隔缺损、卵园孔未闭者可用此切口同时修补。3.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畸形者可减少损伤,保护右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回顾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74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患者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有两次以上的反复扭伤史.所有患者均行6周以上的保守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改良的Brostrom术12例,Myerson法8例,Chrisman-Snook法21例.对其他并发的病理问题需同时处:其中腓骨肌腱滑脱加固术6例,跟腱挛缩延长术9例,跟内翻截骨外移术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清理打孔13例.结果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结论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比较醋氯芬酸缓释片和阳性对照药醋氯芬酸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5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试验药醋氯芬酸缓释片200 mg,每天一次;对照药醋氯芬酸片100 mg,每天2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3.6%,对照组总有效率69.6%(P>0.05)。两药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3.0%,对照组为12.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醋氯芬酸片类似,但用药方便。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观察不同血糖水平及缺氧缺血 (hypoxicischemia ,HI)前后血糖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体重和脑重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备缺氧缺血新生大鼠合并高低血糖模型 ,分别在脑HI后 2、2 4、48、72h和 7d共 5个时段 ,分别在断头前测体重和断头后取脑称脑重 ,并辅以免疫组化分析HI后 2 4h时段各组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 1(GLUT1)及葡萄糖转运蛋白 3 (GLUT3 )合成量的变化。结果  2 4h时段HI组、HI前低血糖组、HI后低血糖组体重呈显著意义 ,低于正常组 ;2 4h时段缺氧缺血前后低血糖脑重均呈显著意义 ,低于其他各组 ,7d时段I前重高血糖组脑重高于HI组及HI前低血糖组。HI前重高血糖组HI后 2 4h在皮质部位GLUT1的合成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HI前低血糖组HI后 2 4h在皮质部位GLUT3的合成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 HI前低血糖对新生大鼠体重、脑重增长不利 ,HI前重高血糖有可能缓解HI引起的体重、脑重的减轻而显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tures and key point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complex midfoot injury retrospectively.Methods Twenty-two cases of complex midfoot injury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3 to June 2008, including 8 cases of open fracture and 5 cases of complicated soft tissue defects.Thirteen were emergency cases and the other 9 chronic ones were referred from other hospitals.In the emergency cases, only 1 underwent arthrodesis of the navicular and middle and lateral cuneiform and the others ha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In the referred cases, 2 received talar-navicular arthrodesis, 3 Lisfranc arthrndesis (accompanied by distal hallux amputation in 1), 1 navicular-cuneiform arthrudesis and 1 Chopart arthrndesis, 1 medial column amputation and 1 lateral column reconstruction.In the cases of soft tissue defects, 4 underwent free serratus anterior transfer, and 1 had transfer of distally-based sural fas-eio-cutaneous flap.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OFAS) scor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5 to 44 (average, 17.5) months.The main sequelae of the emergency cases were pain after long time waking, which was relieved following local injection of steroid and NIADs in 2 cases.Of the referred cases, pain and fatigue after walking were reported in 2, callus and pain under the 4th and 5th metatarsal heads in 2, and the whole foot rigidity and atrophy of the intrinsic muscle with severe pain while walking in 1.The case of medial column amputation developed medial arch collapse and valgus of hind foot.The mean AOFAS score for the emergency cases was 80.3± 8.7 and for the chronic ones was 60.1±16.3.Conclusion For complex midfoot injury, good results can only be obtained by early operation, anatomic reduction and stable fixation on the basis of en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al anatomy and traumatic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30.
美洛昔康与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和阳性对照药萘丁美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0例.治疗组用美洛昔康15mg·d-1;对照组用萘丁美酮1000mg·d-1.4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共40例病人完成了4周的治疗,16例病人用药至8周.结果显示,两药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0)在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55%.8周时两组疗效均为87.5%.两组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2例(10%)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对照组有2例(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给予对症处理.两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美洛昔康对我国R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