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观察不同高温环境中热应激大鼠心肌损伤状况,探索血液淋巴细胞中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22~25℃)组,36、37、38、39 cC热应激组.以人工高温舱对大鼠进行热暴露.采用电子肛温计检测大鼠肛温,采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观测大鼠心电图的变化,采用酶学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36~39℃组体温均升高(均P<0.05);37~39℃组Q-T间期延长和R波振幅下降(均P<0.05);38~39℃组血清中LDH和CK-MB活力升高(均P<0.05).淋巴细胞中HSP70表达水平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热环境温度≤37℃时,HSP70表达随气温升高而显著增加(均P<0.05),热环境温度≥38℃后,HSP70表达随气温升高而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常温组(均P<0.05).结论 热应激可导致大鼠心肌损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表达水平发生规律性变化,提示HSP70可能是热应激致心肌损伤的一种生物标志分子,在高温所致心肌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肾组织Na.K—APT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Na^+,K^+—ATPase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a+ ,K+ ATPase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膜上 ,是维持细胞内外Na+ ,K+ 浓度梯度的关键酶。Na+ ,K+ ATPase由α,β和γ亚基组成 ,在不同组织 ,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不同的亚型。激素等通过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等调节Na+ ,K+ ATPase的活性。小的跨膜蛋白结合Na+ ,K+ ATPase的特异亚基 ,调节其活性。Na+ ,K+ ATPase不仅参与离子转运、蛋白转运、维持离子自稳平衡 ,而且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神经元导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细胞形态维持、细胞粘附等方面发挥作用 ,甚至可作为喹巴因的受体 ,参与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25.
应激适应建立对应激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应激适应的整体动物模型,为研究应激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持续束缚建立应激适应模型,高效液相检测血浆儿茶酚胺;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换算成皮质酮含量,Nagarolsen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适应组大鼠经过应激后,血浆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的分泌水平,血浆LDH、a-HBDH、CK-MB活性显著低于应激组;Nagarolsen染色和电镜结果表明:适应大鼠应激后,心肌损伤明显弱于应激组。[结论]建立了适应动物模型,适应能够降低应激所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慢性应激下脑内葡萄糖含量对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类型的影响,探讨慢性应激致神经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采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及血浆中葡萄糖含量,RT-PCR和ELISA技术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类型。细胞水平采用20μmol/L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和20 mmol/L葡萄糖干预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模拟慢性应激及高糖后检测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 应激组小鼠海马及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均升高;应激组小鼠海马区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增加,且TNF-α、IL-1β、IL-6含量均升高;20μmol/L的GC、20mmol/L的葡萄糖干预BV2细胞后IL-6、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且GC复合葡萄糖与GC组、葡萄糖组比较,IL-6...  相似文献   
27.
细胞凋亡与线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过程一般经过诱导—调控和执行—效应三个阶段。线粒体不仅对细胞凋亡的启动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细胞凋亡执行的关键元件。死亡信号诱使线粒体PT开启导致凋亡相关活性物质的释放,并继而对caspase酶系激活是细胞凋亡实现的最基本的生物化学途径。Bcl2和BclXl通过对线粒体的作用阻抑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线粒体机制的揭示对于认识细胞死亡的生物学本质,探索对细胞死亡的调控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8.
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已对正常人胎盘和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进行分离与鉴定 ,补充了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 ,并且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寻找病理条件下线粒体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作用靶标。随着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一些新方法也被应用于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 ,推动了线粒体研究的发展。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中的数据仍较匮乏 ,并且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相似文献   
29.
某部官兵健康状况及应激相关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部队官兵的健康水平,并分析应了激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为提高官兵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资料。方法 对某部3个卫生队2000~2002年门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对573名官兵的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门诊就诊31204例系统疾病的构成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外伤性疾病;前10种疾病中排前3位的依次为上感、轻度不适和肠炎。573名官兵中,1年中患普通疾病的占60.9%,有半数官兵感觉生病而未就医;1年中出现亚健康状况的占60.0%。应激相关疾病占门诊总例数的23.0%,其中轻度不适和应激性胃肠炎占53.2%。结论 明确了部分基层部队官兵的健康水平,提出,应改善基层部队医疗条件,进一步加强官兵自身健康认识;同时,应重视对部队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复合营养素提高睡眠剥夺应激适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合营养素提高受试者睡眠剥夺应激适应能力的作用 ,为寻找减轻应激损伤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 6 0名健康男性青年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NS)补充复合营养素 ,对照组 (CT)给予安慰剂 ,共 2 0d。在补充的最后 2d所有受试者接受 4 8h睡眠剥夺实验。第 2 1天测定其 2 4h尿维生素排泄量和血浆皮质醇浓度 ,用仪器检测其视觉反应时和记忆广度 ,用“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 2 4h尿中维生素B2 和维生素C的排泄量明显增加 ,分别达到对照组的 1.8倍和 2 .2倍 (P <0 .0 1) ;经过 4 8h睡眠剥夺后对照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 ,是实验前或实验组的 1.3倍左右 (P <0 .0 1) ;实验组的视觉反应时缩短、错误次数减少 (P <0 .0 5 ,P <0 .0 1) ,记忆广度分值增加 (P <0 .0 5 ) ,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 ;两组心理问卷的各项得分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补充复合营养素有利于提高受试者在睡眠剥夺条件下的应激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