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从15种树脂中寻找适合用于救必应总皂苷富集纯化的最佳树脂。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并用UV测定总皂苷的含量,以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量、解吸量和解吸率等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救必应总皂苷的吸附性能。结果救必应提取液经鲁抗860021树脂分离纯化后皂苷的纯度为70.33%,提高了5.32倍。结论用鲁抗86002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救必应总皂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十三味马钱子丸中士的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ODS色谱柱,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钾(用10%磷酸调pH至2.5)(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士的宁进样量在0.104~2.0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1.18%(n=6)。结论建立了的HPLC法可作为十三味马钱子丸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3.
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50例濞生癌进行组织分型,嗜神经性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100、神经特异性烯酶及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该肿瘤嗜神经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与组织分型,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的表达及二者的共同表达无明显关系,而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与神经细胞粘分子的表达密切相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201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升高,由52.94%上升至90.00% (P<0.0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2.12上升至2.88;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显著相关(R=0.773,P=0.00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增加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相关.  相似文献   
65.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nm23-H1在67例人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总阳性率为65.7%,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40.7%,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2.5%,差异极显著(P<0.001)。nm23-H1表达与肿物大小(T分期)、侵袭方式和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密度相关(线性趋势分析,P值分别为0.0027、0.004、0.0039),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认为nm23-H1通过对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病理因素的调节作用影响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66.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7.
从射干中提取和制备射干苷并进行结构的确证、纯度及含量的测定,证明其可作为射干苷的对照品使用。  相似文献   
68.
<正> 应用测定依赖维生素红细胞酶的特殊活性的方法,对135例先后收住院的女性老年病人进行血液维生素B_1(硫胺素)、B_2(核黄素)、B_6(吡哆胺)水平的测定。用一种染色试验来测定肝素抗凝样品中血浆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含量(μmol/L)。根据正态分布原则,试验组的平均年龄是78±7岁,尽管存在健康状况参杂不齐,  相似文献   
69.
荔枝病的临床特征突出表现为低血糖,与1-磷酸果糖醛缩酶先天性缺陷引起的果糖不耐症很相似,为了探讨荔枝病的发生机理是否与果糖不耐症一致,作者对13例有荔枝病史者进行血清醛缩酶总活力测定和同工酶的分离,并与当地无此病史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荔枝病治愈者与健康者的醛缩酶总活力均正常。(2)荔枝病治愈者同工酶无先天性缺陷。提示此病的发病机理似乎与果糖不耐症不同,不是1-磷酸果糖醛缩酶先天性缺陷所致的果糖不耐症。  相似文献   
70.
我院于1999-05~2004-09对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治疗85例,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