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6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8篇 |
口腔科学 | 114篇 |
临床医学 | 77篇 |
内科学 | 64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96篇 |
综合类 | 194篇 |
预防医学 | 70篇 |
药学 | 6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1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
23.
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釉细胞HAT-7细胞活性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 F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Na F浓度为0.4、0.8 mmol/L时,促进成釉细胞增殖;当Na F浓度大于1.6 mmol/L时,促进成釉细胞凋亡,Na F浓度为1.6 mmol/L时,细胞早期凋亡数量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证实,1.6mmol/L Na F可以诱导大鼠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升高,Na F对HAT-7细胞的上述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低浓度氟促进HAT-7细胞增殖,高浓度则抑制其增殖。Na F浓度超过1.6 mmol/L时,可诱导成釉细胞凋亡,并诱导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成都市管公立综合医院主要卫生统计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秩和比法(RSR)对2010年医改半年来,成都市医院管理局所属8所综合医院2010年上半年主要卫生统计指标的同比增幅进行加权综合评价。结果医改半年来,市属8所公立综合医院主要卫生统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发展尚不够平衡。门急诊诊次增幅最大者为25.59%,最小1.78%;出院人数增幅最大达41.49%,最小6.52%;实际占用总床日增幅最大37.24%,最差者呈负增长(-3.86%);业务收入增幅最高达45.23%,最差者呈负增长(-5.57%)。结论成都模式的医改对于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配置效应,缓解病人"看病难"和"看病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手术(T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进行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方法:39例患者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边缘正常组织1cm,深度达直肠肌层部分切除。结果:平均随访(36.6±12.8)个月,TAR组局部复发率6.7%,远处转移率6.7%,3年生存率83.4%。APR组局部复发率4.2%(1/24),远处转移率8.3%(2/24),3年生存率87.4%(20/24)。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同的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研究平衡易位携带者对下一代的影响。方法常规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显微镜下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先证者9号短臂三体合并18号短臂单体综合征一例,对先证者家系进行调查,发现平衡易位t(9;18)携带者和9号短臂三体型的家系。结论平衡易位携带者,因产生不平衡配子而导致反复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和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的风险很大,通过孕前筛查检出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肿瘤细胞中的表观遗传编码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改变基因的DNA编码,通过改变DNA双链与组蛋白间紧密度来决定基因是否转录表达,这称为表观遗传编码机制。表观遗传编码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调控细胞在适当的时间、空间位置表达适当的基因,从而控制细胞的增殖状况和分化方向。在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内DNA甲基化水平增龄性增高,基因转录活性逐渐降低,使细胞从幼稚增殖进入成熟分化。肿瘤细胞中出现表观遗传编码紊乱,致细胞增殖失控,不能进入分化成熟阶段。基因启动子出现甲基化重排,阻碍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结合,导致基因转录丧失正常调控,合成成熟功能蛋白受阻。利用表观遗传机制(如,RNA干涉)可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30.
遗传性血色病又称原发性血色病(IHC),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引起的肝硬化称血色病性肝硬化。我院于2002年12月为1例血色病性肝硬化病人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男性,40岁,1988年因患甲型肝炎在我院治疗时发现肝脾肿大,经实验室检查,血清铁42μmol/L、铁蛋白浓度320μg/L(最高曾达8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71%,诊断为血色病,行放血治疗,每周放血400~800ml,总量近20000ml,但血清铁和铁蛋白浓度仍持续升高。2002年起病人多次出现呕血、黑便并伴腹水,B超示肝硬化脾肿大,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保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