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五指牛奶的文献资料,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类等,且多具生理活性;药理作用主要有止咳、祛痰、平喘、增强免疫力、抑菌抗炎、保肝降酶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痨咳嗽、肝炎、肝硬化、风湿痹痛、脾虚食少等。五指牛奶化学成分多,药理作用广,建议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扩大五指牛奶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相关性疾病,脂质属于中医学精微物质的范畴。结合《内经》里水谷精微物质的转运的认识。从脾的生理病理,"脾不散精"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认为"脾不散精"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从改善"脾不散精"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
反义寡核苷酸用于调控基因表达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就反义寡核苷酸对有关抗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等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结核病Hsp70/CD80嵌合DNA疫苗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血清及经乙肝疫苗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γ干扰索(γ—IFN)和白细胞介索—4(IL—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离13例CHB患及10名正常人PBMCs。PBMCSs体外单独培养或与乙肝疫苗共培养48小时后,检测血清及培养上清中γ—IFN和IL—4水平。结果:在血清、空白处理的PBMCs培养上清,以及乙肝疫苗处理后的PBMCs培养上清中,慢性乙肝患的IL—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而γ—IFN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同时,经乙肝疫苗处理后病例组和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中IL—4水平都较空白处理组显增高,尤以病例组明显;经乙肝疫苗处理后,病例组和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中γ—IFN水平无明显增高。结论:侵性乙肝患Th1和Th2应答失衡,以Th2应答为优势;重组乙肝疫苗能够增强侵性乙肝患Th2应答;侵性乙肝患血清中可能存在抑制免疫应答的物质;重组乙肝疫苗可能不包含能够刺激Th1应答的表位。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构建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基因测序质粒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结核病的诊断、重组疫苗应用和免疫效应检测打下基础。方法 以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法对基因ESAT—6进行扩增,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m—T上,经测序反应确定无误,再将PCR反应产物经酶切后,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上。结果 构建了结核杆菌基因ESAT—6的重组测序质粒,并对其进行了测序。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ESAT—6亦构建成功。结论 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为结核病的诊断、重组疫苗应用和免疫效应检测以及相应抗原、抗体的制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定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CD8治疗后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索最佳HBV 前C区反义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电穿孔转染 2 .2 .1 5细胞的转化条件。方法 :构建含HBV 前C区反义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后 ,通过控制质粒DNA浓度、电压、电容、时间、温度等实验条件进行电转染观察转染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在电压 2 1 0V、电容 975uF、温度 4℃、DNA终浓度在 0 .1 2 5μg/μl至0 .75μg/μl之间时 ,细胞转染生长情况最佳。结论 :上述优化实验条件 ,可明显提高HBV 前C区反义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电穿孔 2 .2 .1 5转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
王艾蓉  陈婧  钟森 《光明中医》2023,(3):447-449
目的 明确中西医理论对肝硬化腹水在病机、治疗的认识方面是否具有通约性。方法 在病因病机方面,通过中医的病因病机认识、西医病理生理机制认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治疗方面,一是对肝硬化腹水一般情况的治疗,对中医、西医常规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二是对顽固性肝腹水的治疗,从中医角度分析疗效相对显著的西医手段,进一步探讨中西医在治疗方面认识的通约性。结果 肝硬化腹水“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与西医认识的病理生理机制,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强调虚实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肝腹水一般情况的干预,与利尿剂不能过量使用的理念相似;对于顽固性肝腹水的治疗,大量放腹水、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白蛋白输注等治疗手段,从中医角度认识,与扶正祛邪的理念不谋而合。结论 中西医理论对肝硬化腹水在发病机制、治疗的认识方面,具有通约性。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系吴康衡教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经验总结,吴老将西医病理与中医病机相结合,诊断上强调物理检查的重要性。辨治上,初期以渗出为主,从阴疽论治;中期以增生为主,主张按流注论治;后期在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或伴纤维组织增生,或形成钙化灶,终成类纤维性坏死或完全干酪样化,处理则以流痰论治。在整个病程中,抓住"虚"、"寒"、"痰"、"络"之纲,除成脓期作虚寒化火辨外,其余皆从纯阴证辨治。证之临床,通过这一思路,可以明显减少如脑积水、脑脊髓蛛网膜炎、结核瘤等并发症,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