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9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lthough ~'s method of laal lengthening~ slow shetching has ho widely uest in clinicalPractice in theSe tWo decadeslll f ~enily, more attentionhas ho Payed to the pitfall and complicationS. SOmestudies showed the subcbocal ~ Of the 'nerve during slow s~, such as the inc-- of latent period,the aecme of Peak vto and area of CszP of periphendnerve on the lengthened side[2]. Instologically, they Pre~ as the widenira of ~er's "the and demyelination in lewtened Segment of periphend nerveand comp…  相似文献   
132.
股深血管及穿血管股骨(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股深血管及穿血管股骨(膜)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深血管及其穿支的分支分布情况。以股深血管及穿血管为蒂设计顺行、逆行骨(膜)瓣,从199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修复股骨各段骨不连、骨缺损和股骨颈骨折32例。结果:骨折病例均于术后10.5~16周骨愈合,效果良好。结论:该供区血管解剖位置恒定,手术操作简单,转位灵活,对供区影响很小,适用于股骨各段骨不连、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3.
带血管蒂旋前方肌骨膜骨瓣移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用旋前方肌肌骨膜瓣移植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和月骨缺血性坏死取得一定疗效。高崇敬1986年报道了旋前方肌的应用解剖学。1985年9月我们通过对12例成人旋前方肌的解剖学观察和进行带血管蒂的旋前方肌骨膜骨瓣移植模拟手术的研究,在临床上成功地应用带血管蒂的旋前方肌骨膜骨瓣移植治疗前臂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为股骨干骨缺损、骨折骨不连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标本上对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进行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该血管为蒂大转子骨瓣转位修复股骨干中、上段及股骨头颈部骨折、骨缺损。结果:该动脉外径2.5mm,长度5.1cm,在股外侧肌深面和外缘发出2~4支外径在0.4~1.1mm的骨膜支到大转子前外侧,供应范围3.5cm×2.0cm×3.5cm。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大转子骨瓣移位修复股骨中段或上段骨缺损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1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5.
带血供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肱骨下段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测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骨膜支和吻合。结果:尺侧下副动脉距髁间连线上3.7±1.7cm始于肱动脉,外径1.8±0.4mm,长1.8±0.7cm,骨膜支1~3支,外径0.8±0.4mm分布肱骨下段内侧半骨膜。尺侧返动脉前干外径1.1±0.2mm。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在肱骨内上髁附近互相吻合。结论:利用上述血管吻合关系,设计带血供的肱骨(膜)瓣或骨皮瓣,可移位修复肱骨中上段、尺、桡骨中段骨折骨不连。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6.
目的:为尺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分为上、中、下3部分作形态学测量,并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宽度:上段为(7.6±0.9)mm,中段(6.4±0.7)mm,下段(5.5±0.6)mm。厚度:上段为(1.7±0.3)mm,中段(2.0±0.3)mm,下段(2.3±0.2)mm。尺侧腕屈肌腱性部分长(16.7±2.7)cm。力学测试:尺侧腕屈肌全肌腱破坏载荷为(266.7±45.2)N,半肌腱破坏载荷为(107.2±19.9)N,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尺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以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临床应用12例,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7.
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及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跟腱外露26例。结果:26例患者25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顺利愈合,另1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时间换药愈合。皮瓣感觉良好,跟腱无粘连,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跟外侧皮瓣血供丰富,转位修复跟腱外露安全可靠,是治疗足跟及跟腱外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8.
股骨中段骨膜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5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肌动脉来自施股外侧动脉的占57.8%;股深动脉的占28.90%;股动脉的占13.3%.股动脉长1.6±0.7cm,外径2.2±0.7mm.88.9%的骨膜支发自肌动脉,行经股中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达股骨中段前份.骨膜支长3.6±1.1cm、外径1.5±0.4mm.临床应用12例成功证实,以肌动脉为蒂可截取较大面积的骨膜瓣,是顺行或逆行修复股骨近、远端骨折骨不连的新供区.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为手背尺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腕背支于腕豆骨上3.9±1.2cm始于尺动脉,外径13±0.2mm,分出升支、降支。降支为腕背支的延续,经第五掌骨尺侧缘直达掌骨头颈处与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占70%;降支至腕豆骨附近变为纤细,由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上行与之吻合占30%,吻合径0.5±0.1mm。结论:尺动脉腕背支降支为蒂手背尺侧逆行皮瓣,腕豆骨下5cm为皮瓣旋转点。可用于手背及邻指组织缺损修复,并可制成带神经、肌腱和骨片的复合瓣。  相似文献   
140.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拇展肌形态和血供。设计了以足底内侧动脉或其深支为蒂的拇展肌或肌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和皮肤缺损的术式。并作了拇展肌肌腱和跟腱的拉伸破坏试验:拇展肌肌腱载荷平均为66.4kg,跟腱载荷平均为235.2kg。两者载荷之比为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