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89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7篇 |
综合类 | 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带蒂骨间前神经转位移植修复上肢神经干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用带血管的骨前神经转位移植修复上肢神经干缺损12例,缺损长度4.5~12.6cm,损伤至修复时间,6小时~10.5个月,经随访1.5~6年,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 相似文献
112.
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不同出现率,沿第一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并与跖底动脉相吻合。跗外侧动脉分出骰骨骨膜血管,并分出第2~4跖背动脉,在跖骨颈处分出穿支与跖底动脉相吻合。结论以上述血管为蒂设计的内侧楔骨、骰骨骨膜瓣或骨膜软骨瓣,选择其中供区逆行修复跖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3.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1±0.8)cm始于胫前动脉,紧贴骨面前行至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沿胫骨前缘上行,达踝间连线上(6.3±1.3)cm处与胫前动脉肌骨膜支吻合;降支下行与内踝前动脉吻合。踝上支长(2.2±0.7)cm,外径(1.1±0.2)mm,伴行静脉两条。以踝上支或踝上支与肌骨膜支的吻合关系,可在胫骨下段外侧设计8cm~10cm×4cm~5cm骨膜瓣,为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距骨骨折、踝关节融合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骨膜(骨)瓣供区。 相似文献
114.
Although ~'s method of laal lengthening~ slow shetching has ho widely uest in clinicalPractice in theSe tWo decadeslll f ~enily, more attentionhas ho Payed to the pitfall and complicationS. SOmestudies showed the subcbocal ~ Of the 'nerve during slow s~, such as the inc-- of latent period,the aecme of Peak vto and area of CszP of periphendnerve on the lengthened side[2]. Instologically, they Pre~ as the widenira of ~er's "the and demyelination in lewtened Segment of periphend nerveand comp… 相似文献
115.
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治疗指端缺损。方法:显微放大镜下分离指固有神经与血管束,保留指神经干,结扎血管束近端,将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指端创面。结果:临床应用86例119指,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6.
带血管蒂大收股腱移位修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带降血管蒂大收肌腱移位修复膝内副韧带断裂缺损的新术式及疗效。方法 1991年9月-1999年9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带膝降血管蒂大收肌腱移位修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缺损30例。结果 术后随访1年5个月-5年,按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率达93.3%,无差级病例,疗效较满意。结论 大收肌腱与膝关节毗邻,与膝关节韧带形态相似,此术式是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7.
多孔面螺钉固定腰椎峡部裂的解剖测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对国人腰椎峡部进行解剖学测量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出经峡部固定的多孔面螺钉 ,从 1991年~ 2 0 0 0年在临床应用 6 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解剖学测量 成人干燥L3、L4、L5椎骨各 30个 ,测量与手术有关的进钉部位、方向、角度、长度等数据 ;L3、L4、L5椎各 5个 ,行椎板下缘、峡部、椎弓根锯开 ,作剖面骨密质厚度测量。椎板下缘最厚处平均 :L30 85cm ,L4 0 83cm ,L50 77cm ;其距离棘突基底中线 :L31 15cm ,L4 1 4 0cm ,L5 1 6 8cm ;峡部中部厚度 :L30 89cm ,L4 0 98cm ,L50 96cm ;进针点至…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为提供腰椎峡部CT解剖学资料。方法 :5 0例正常成年人腰椎峡部定位CT扫描 ,观察与腰椎峡部裂行多孔面螺钉进针方向、角度等的有关数据。结果 :L1~ 3 两侧峡部外侧宽基本接近 ,平均为 ( 2 6.3± 4.4)mm ;L4宽度略增 ,L5宽度最大 ,为 ( 4 0 .3± 5 .8)mm。L1~ 3 与L5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矢状面上 ,L1~ 4峡部的走行方向基本上呈垂直向下 ,连接于上下关节突之间 ,L5峡部明显向后上倾斜 ,故在上关节突与峡部之间形成平均角度为 ( 10 3± 7°) ( 90~ 110°)的仰角。在冠状位上 ,随着椎间孔不断增大 ,腰椎峡部逐渐外移 ,L5峡部极度外移 ,使下关节突移至上关节突外下方。结论 :做L3 峡部裂多孔面螺钉内固定时 ,应考虑上关节突与峡部间呈向后上方的仰角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闭合手法复位U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跟骨骨折 10 5例 (111足 )。结果 术后跟骨高度及宽度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 ,B hler角 15°~ 4 5°,得到随访 96例 (10 2足 )随访结果 :Kerr评分 10 0~ 90分 6 0例 ;90~ 80分 30例 ;80分以下 6例。结论 U型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确实 ,操作简便 ,创伤小 ,价格低廉 ,是治疗跟骨骨折较好的一种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