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9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带蒂组织瓣在上肢火器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带蒂组织瓣修复火器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2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 ,对 2 1例上肢火器伤患者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组织瓣移位进行修复 ,并行临床观察。受伤部位上臂 11例 ,前臂 7例 ,手部 3例 ;创面1.0 cm× 0 .5 cm~ 8.0 cm× 6 .5 cm;受伤时间 30分钟~ 8小时 ,平均 3小时 30分钟。 结果 术后经 3个月~ 2年随访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 ,外观满意 ,功能恢复好。2例坏死 ,经换药植皮后痊愈。 结论 采用带蒂组织瓣修复火器伤 ,可早期闭合创面 ,缩短治疗时间 ,避免二次手术 ,降低了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2.
带蒂椎板成形术治疗椎管内肿瘤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带蒂椎板成形术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例经MR1诊断椎管内肿瘤,行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后,采用带蒂椎板棘突复合体,实行椎板成形术重建椎管。结果 9例患儿采用保留带蒂椎板棘突重建椎管后部,术中椎板切开1~4个,平均2.5个。随访3个月~5年,均在3个月复查X线见良好骨性愈合,脊椎序列正常,未见骨不愈合椎板棘突复合体移入椎管倾向,无1例发生脊柱畸形和椎体滑脱、6例复查MR1示肿瘤切除完全,未见椎管狭窄及神经根黏连。结论 带蒂椎板成形术符合脊柱的解剖生物特性,可替代现行的椎板切除术,可避免椎板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3.
肱骨下段内、外侧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 of humerus after dissction of medial or lateral lower part of humerus flap. MethodsTwelve embalmed adult human humeri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bending stiffness by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Then the humer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A bone flap of 6.0 cm×0.5 cm was dissected from the medial or lateral low part of the humerus which is 1.0 cm above the medial epicondyle or external epicondyle. Then the stiffness of humerus was test again. At last the authors dissected the bone flap of 6.0 cm×1.0 cm and tested stiffness, ResultsThe stiffness of the humeri after dissection of 6.0 cm×0.5 cm has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 with that of intact humeri. But i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dissection enlarged to 6.0 cm×1.0 cm. ConclusionsWhen the bone flap of low part of humerus was used to repair the bone defect ,the dissection of flap should be less than 6.0 cm×0.5 cm to avoid damage of biomechanical character of humerus.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带血管蒂髂骨(膜)瓣转位修复腰椎峡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骶外侧血管上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骶外侧动脉上支经第1骶前孔出骶后孔,终末支行向外上,沿髂后上棘走行并分出髂骨膜支。骶外侧动脉上支外径1.2±0.3mm,髂骨膜支外径0.4±0.2mm,长度1.5±0.6mm;第5腰动脉背侧支穿经第4、5腰椎横突间浅出,发出吻合支向下行经肌间隔与骶外侧动脉上支吻合,外径0.5±0.2mm,长度2.5±0.9cm。结论:以骶外侧血管上支为蒂髂骨(膜)瓣转位可用于修复腰椎峡部骨缺损、骨不连。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观测,为腕背支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50侧成尸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设计腕背支及其分支为蒂骨膜瓣移位术。结果:①骨间前动脉的腕背支距桡骨茎突上方60±1.0cm处,贴骨间膜背份下行分为内、外侧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腕背支近端两侧分出尺、桡侧骨皮支,二降支循尺、桡骨背份走行,并分出骨膜支分布;②临床应用15例,术后3~5个月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结论: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可用于舟、月骨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06.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加空心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报道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加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加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6例。结果:36例中,优22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33例骨折完全愈合,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优良率91.7%。结论:该术式骨瓣血供丰富,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一疗89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关节面平整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6.5d,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度良好,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2.2%。结论:该术式手术适应证较广,操作简便,复位固定满意,疗效确切,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报道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坶)甲瓣供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坶)甲瓣供区皮肤缺损患者,设计并切取游离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3 cm~10 cm×5 cm.结果 应用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坶)甲瓣供区创面25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及耐磨性好,色泽接近正常,供受区功能与外观良好.结论 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是精细化修复(坶)甲瓣供区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肱二头肌联合腱部分转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索利用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部分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新鲜或陈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同一切口内,切取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额面部分,经锁骨外端性状结节骨性隧道反折固定原位重建喙锁韧带,同时以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新鲜或陈旧性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结果:本组24例,随访22例,均复位良好,无反遗疼痛,肩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利用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腿部分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治疗指端缺损。方法:显微放大镜下分离指固有神经与血管束,保留指神经干,结扎血管束近端,将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指端创面。结果:临床应用86例119指,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