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EEG、MRI、PET等方法对66例额叶癫(癎)灶定侧、定位,并据此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皮质刺激以确定运动皮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定位,MRI和EEG分别对42例及46例作出定位诊断.6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病灶切除+癫(癎)灶切除42例;癫(癎)灶切除11例;癫(癎)灶切除+软脑膜下横切术7例;癫(癎)灶切除+胼胝体切开术6例.术后癫(癎)控制:满意39例,显著改善15例,良好5例,效差7例.无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结论:手术治疗额叶癫(癎)可取得较满意疗效,EEG和MRI是主要的定位手段,术中采用皮质电刺激可避免运动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2.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科室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7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3%.男:女=1.28:1,平均发病年龄31.9岁.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53例,头昏头晕18例,肢体乏力15例,视力改变9例.肿瘤主要来源于透明隔50例.肿瘤误诊率64.4%.手术治疗中,肿瘤全切率80.8%,死亡率8.2%.随访到36例,时间6-105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或再长,术后行放疗19例.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多见于年轻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肿瘤大多来源于透明隔.本病误诊率高.手术全切是治疗的最佳选择,但手术死亡率高.全切后无需放疗.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3.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其他任何检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电图和胃肠道彩色B超等都不能替代它.目前,临床上最先进的胃镜是电子胃镜.电子胃镜具有影像质量好、屏幕画面大、图像清晰、分辨率高,镜身纤细柔软、弯曲角度大、操作灵活等优点,有利于诊断和开展各种内镜下治疗,并有储存、录相、摄影等多种功能,便于会诊及资料保存胃镜比纤维胃镜在技术手段上更先进.纤维内镜从20世纪50年代就应用于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死(ACIL)患者发病后90 d转归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NIHSS评分为8分的ACIL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CAM-1水平,并对ACIL患者进行Fazekas评分。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发病后90 d的预后情况,mRS≤2分为预后良好(70例),mRS≥3分为预后不良(26例)。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ACIL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71.23±3.66)岁vs.(64.57±5.24)岁]、血清VCAM-1[2.66(2.48,2.78)ng/mL vs. 2.10(1.40,2.23)ng/mL]、Fazekas评分[4(4,5)分vs. 3(2,3)分]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VCAM-1升高及Fazekas评分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评估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4.29%。  结论  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ACIL患者发病后90 d转归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估颅内听神经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心理状态改变,初步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情绪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94例诊断为单侧颅内听神经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神经外科医生经枕下乙状窦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随访时应用9项病例健康问卷(PHQ-9)和7项广泛性焦虑(GAD-7)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术后情绪状态及回顾评估术前心理状态,对手术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和肿瘤最大直径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完成有效问卷82例(因不能完成问卷和既往精神疾病史等原因排除12例)。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47.88±11.05)岁,随访时间(33.83±11.98)个月。情绪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术前存在抑郁9/82例(11.0%),焦虑4/82例(4.9%);术后存在抑郁6/82例(7.3%),焦虑3/82例(3.6%)。经Fisher's精确检验,术前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多于术后(x~2=10.09,df=1,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听力障碍改善不佳(P=0.012)和年龄(P=0.044)是术后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前抑郁、焦虑症状在肿瘤切除后可明显改善,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延长抑郁状况可进一步好转。对存在听力恶化或高龄患者,及时发现抑郁焦虑症状并予干预,有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6.
脑肿瘤手术中正确辨认功能区至关重要.我科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 (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fM RI)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对脑内皮层肿瘤的术前进行评估、指导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百会压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增效作用。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针刺加灯盏花素粉针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百会压灸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6天,周日除外,以2周为1个疗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i]观察,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进行评测。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3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各成分计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O.05),而治疗组在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总分积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颈肩痛积分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8.
颅内结核瘤是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现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我国农村发病率更高,且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及儿童为主,因此有待重视对该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为探讨化疗药物替尼泊苷、洛莫司汀在脑胶质瘤化疗过程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以对其临床中的疗效进行有效监控。方法 取40例脑胶质瘤组织,分离培养胶质瘤细胞,加替尼泊苷和洛莫司汀,干预24、48、72 h时分别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e,FCM)测定脑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细胞周期和Bcl-2/Bax水平,并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 随着化疗药物干预时间的延长,MMP降低的比例迅速上升、细胞周期凋亡峰比例上升,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大幅上升,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 替尼泊苷和洛莫司汀在脑胶质瘤化疗过程中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显著,VM-26对细胞周期的作用更强,在凋亡检测指标中MMP为最敏感、快捷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0.
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骨性结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舌下神经管的形态结构及与其毗邻骨性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20例干性颅底标本和15例干性寰椎标本及15例头颈湿性标本CT薄层扫描,3例正常成人行头颈MRI检查,对舌下神经管及相关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舌下神经管是位于枕骨大孔前外侧缘的一对骨性管道;外口居于寰椎横突前上方,后者与枕骨间距左侧为(7.6±4.1)mm,右侧为(5.8±2.5)mm,内口距颈静脉结节表面距离左侧为(5.3±1.8)mm,右侧为(4.8±1.6)mm.周围结构复杂和可存在变异,1例颈静脉球发育不良,寰椎侧块呈分离型1例,椎动脉沟骨管化3例,寰枕融合2例.结论 熟悉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基本解剖知识,对了解影像学资料、病变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是非常必需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