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1篇 |
内科学 | 3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2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86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55篇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左侧额面部跳痛2d,加重8h”于2016年4月8日凌晨4点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发病前有长途疲劳乘车,既往有带状疱疹感染.入院时查体未见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及定位体征.入院后患者左侧额面部疼痛持续加重,伴有双眼胀痛;查颅脑MRI+MRV提示左侧横窦纤细,显影不良;测眼压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腰椎穿刺测颅压正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状治疗.4月13日患者出现左侧眶额及面颊部带状斑片状红斑,沿三叉神经分布,给予阿昔洛韦0.75 g,静脉滴注,q8h.4月15日患者诉视物重影,查体见左侧眶额及面颊部疱疹形成,左眼外展受限,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qd.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本院实习护士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年随机抽取的100名实习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及执行情况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实习护士仅在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或分泌物后;无菌操作,接触无菌物品前必须洗手全部认同;仅63.9%的实习护士认同接触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和清洁部位之间需要洗手。分别只有62.9%、72.2%、74.2%的实习护士认同工作时使用手机前需要洗手;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需要洗手以及摘口罩前需要洗手。95.9%的实习护士不能按完整的六部洗手法步骤去执行每一次的洗手,只有39.1%的实习护士重视洗手时间。【结论】实习护士的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影响洗手的因素有很多:应重视并加强实习护士的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促使其将知识转变为自身行动,以进一步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4.
云南省红河州地区6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患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云南省红河州地区部分HIV-1感染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确定该地区流行的HIV-1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监测依据.方法 应用反转录(RT)-PCR扩增HIV-1多聚酶基因,DNA测序后进行进化系统树分析,确定基因亚型,并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性突变位点.结果 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5岁.静脉注射毒品感染34例,性传播感染12例,采供血和输血感染2例,感染途径不详12例.基因亚型分别为08-BC亚型53例,占88.3%;07-BC亚型6例,占10.0%;01-AE亚型1例,占1.7%.耐药相关基因总突变率为33.3%.与蛋白酶抑制剂(PRI)和反转录酶抑制剂(RTI)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0%和31.7%;蛋白酶基因主突变位点为1541M、V82VFIL、M46MI,各占1例.反转录酶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T69D 4例,A62V 6例,D67DE 1例,E44D 1例,V179D 2例,V179E 1例,K238KN 1例,L234T+P236S 1例,V106E 1例.结论 云南省红河州地区HIV-1感染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HIV-1基因亚型以08-BC亚型为主;已存在与PRI和RTI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混合感染标本中HCV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了根据HCV5′端非转译区基因组所设计的反相探针杂交测定方法(INNOLiPA,HCVⅡ),对来自六个地区的17份抗-HCV和抗-HIV-1双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分型研究。结果在17份标本中,7份(41.18%)为I(1b)型病毒,5份(29.41%)为Ⅱ(2a/2c)型病毒,5份(29.41%)为I型(1b)和Ⅱ(2a/2c)混合型病毒。结论发现HCV与HIV-1合并感染标本中存在I(1b)型、Ⅱ(2a/2c)型以及I(1b)型与Ⅱ(2a/2c)型混合型HCV。值得注意的是对α-干扰素治疗不敏感并且较易趋于导致严重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Ⅱ型HCV感染的比率占70.58%(12/17)。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20岁,学生。2011年8月21日因"1个月前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1次"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情绪激动时突发剧烈头痛,当时伴有意识障碍,呕吐数次,四肢抽搐数分钟,15 min后患者意识障碍逐渐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图1a),予以止血、解痉、镇静等保守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纳入发病24 h内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基线卒中严重程度.在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结果 共纳入连续86例发病24 h内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4 h、7d和14 d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7.81±0.66) pmol/L、(4.78±1.76) pmol/L和(2.82±1.42) p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56) pmol/L;P均<0.05].86例患者中,74例(86.05%)转归良好,12例(13.95%)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年龄[(67.64 ±9.62)岁对(61.12±7.31)岁;t=-3.420,P=0.020]、NIHSS评分[(14.16±4.22)分对(6.96±2.04)分;t=-8.26 3,P< 0.001]、基线收缩压[(166.06±13.42)mmHg对(154.12±11.69)mmHg;t=5.216,P=0.037;1mmHg=0.133 kPa]、空腹血糖[(8.79±2.98) mmol/L对(6.92±2.24) mmol/L;t=2.076,P=0.041]、C反应蛋白[(7.02±1.72) mg/L对(4.07±1.58) mg/L;t=-1.724,P=0.019]、24 h时和肽素水平[(9.67±2.28)p mol/L对(6.88±2.82)pmol/L;t=13.962,P< 0.001]、7d时和肽素水平[(8.22±2.14) pmol/L对(2.97±2.04)pmol/L;t=20.564,P<0.001]、14 d时和肽素水平[(4.77±1.86)p mol/L对(2.02±0.76) pmol/L;t=8.428,P=0.032]以及心房颤动(33.33%对8.11%;x2=4.986,P=0.036)、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1.67%对21.62%;x2 =6.729,P=0.038)、心源性栓塞(33.33%对8.11%;x2=4.986,P=0.036)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的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16.67%对70.27%;x2=16.972,P=0.04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4 h(优势比2.424,95%可信区间1.920 ~ 3.562;P<0.001)和7d(优势比2.326,95%可信区间1.768 ~3.482;P<0.001)时和肽素水平以及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2.146,95%可信区间1.616~3.268;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血清和肽素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9.
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颅底手术入路提高鞍上、三脑室、脚间池大型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除率,提高疗效。方法:采用不同颅底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37例鞍上、三脑室、脚间池大型颅咽管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解剖保留垂体柄31例,所有患者术后伴有不同程度一过性尿崩、动眼神经麻痹10例。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年,复发1例。结论:对位于鞍上、三脑室和脚间池的大型颅咽管瘤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生长方向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鞍区各脑池、视神经、前循环及其穿通支和三脑室底部等结构,对脑组织和脑神经牵拉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易控制,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周期的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CNE-2Z)的迁移能力及氯通道在迁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运用血清饥饿法、化学药物双阻断法、有丝分裂药物阻断及摇落法分别将CNE-2Z细胞同步化至细胞周期的G1、S、M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同步化效果。结合应用迁移小室和图像分析法,测定迁移率。台盼蓝活细胞染色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 结果: 不同生长周期的细胞迁移能力不同,G1期细胞迁移能力最强,随后是M期, S期迁移能力最弱。氯通道阻断剂(ATP、NPPB、tamoxifen)抑制CNE-2Z细胞迁移,但不同的氯通道阻断剂对不同生长周期CNE-2Z细胞迁移的阻滞效应不相同。 结论: CNE-2Z细胞的迁移能力与其所在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氯通道在各期CNE-2Z细胞的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