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4例创伤性休克救治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钟刚  裴福兴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1):647-649
目的 探讨影响创伤性休克预后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 10 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伤情和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 ,采用二维Logistic回归方法 ,对患者年龄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伤后就诊时间 ,是否手术 ,输液、输血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全部病例组中 ,是否手术、伤后就诊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对患者预后的相对系数 (B)分别为 :- 1 84 5 ,- 0 4 2 7,- 0 12 7。就诊时血压及输液量对预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0 14和 0 0 0 2。手术组死亡率为 8/ 75 (11% ) ,非手术组死亡率为 19/ 2 9(6 9% ) ,组间比较 χ2 =32 7,P <0 0 0 1。结论 患者是否接受手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伤后就诊时间是影响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越早越好 ,在病情稳定后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输液量的多少并不能显著改变患者的预后 ,不主张在活动性出血得到控制前大量补液 ,提倡早期中等量、快速补液。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外源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使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环磷酸腺苷浓度提高4倍,但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影响如何?目的了解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及表达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对象新生两三天雄性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3-04/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①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将pBLAST49-mVEGF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为基因转染组.②未转染组加入杀稻瘟菌素为对照.③将转染成功和未转染的成骨细胞进行同步传代培养共5代,对每代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和骨钙素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②对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组第1~5代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浓度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成功后,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通过Mias图像分析,与未转染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生成骨钙素以及合成Ⅰ型胶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3.
钟刚  裴福兴  樊瑜波  李胜富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250-252,i008
背景:外源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使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环磷酸腺苷浓度提高4倍,但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影响如何?目的:了解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及表达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对象:新生两三天雄性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3-04/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①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将pBLAST49-mVEGF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为基因转染组。②未转染组加入杀稻瘟菌素为对照。③将转染成功和未转染的成骨细胞进行同步传代培养共5代,对每代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和骨钙素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②对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组第1~5代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浓度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结论: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成功后,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通过Mias图像分析,与未转染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生成骨钙素以及合成Ⅰ型胶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4.
钟刚  裴福兴  樊瑜波  李胜富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234-236,F0003
背景:研究表明骨折后72h~3周骨折断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持续高表达,推测其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方式诱导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正受到人们关注。目的:通过局部注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剂和质粒混合物寻找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内转染的有效途径,以及其基因表达对于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动物实验室。对象: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30~25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方法:实验于2003—04/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动物实验室完成。40只大鼠建立右侧股骨干骨折模型。于股骨中段切断,断端间相距1mm,于髁间倒置入直径1mm的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实验组将脂质体转染剂100μL和pBLAST49-mVEGF 100μg质粒混合物两侧骨膜下多点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3,7,14,28,42,56,70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2只取右侧股骨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各时间点右侧股骨断端标本观察:①大体观察。②X射线摄片结果。③组织学结果。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以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结果:两组大鼠7个时间点各选2只,共28只进入结果分析,剩余12只剔除。①不同时间点大鼠骨折端大体标本和X射线片结果观察:实验组骨折端28d软骨骨痂出现并逐渐替代纤维骨痂,骨折线消失,术后56d骨折完全愈合;对照组28d可以看见纤维骨痂,骨折线仍然很清楚,56d才有较多骨痂出现,骨折线开始变模糊。②大鼠骨折端组织学结果观察:骨折端切片后组织细胞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组术后56d,骨折完全愈合,重新塑形,髓腔再通;对照组术后56d,骨折未完全愈合,髓腔未再通。③不同时间点大鼠骨折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两组表达均于14d达到高峰,28d开始下降。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骨膜下局部注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剂和质粒混合物是一种有效的体内转染途径;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能有效促进大鼠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皮肤牵张技术在闭合四肢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31例四肢创面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牵张器组15例采用皮肤牵张器治疗,非皮肤牵张器组16例采用传统方法 (非皮肤牵张器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创面手术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牵张器组住院天数少于非皮肤牵张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P=0.003);术后牵张器组有1例出现感染,非皮肤牵张器组出现1例感染,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2);牵张器组创面手术次数与非皮肤牵张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8,P=0.252);牵张器组患者满意度高于非皮肤牵引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75,P=0.020)。[结论]与非皮肤牵张器组相比,应用皮肤牵张器治疗四肢创面皮肤缺损能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甾体激素及拮抗剂对乳腺癌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及与雌 /孕激素受体 (ER/PR)的关系。方法 ER+ /PR+ 的MCF 7和ER-/PR-的MDA MB 4 35s乳腺癌细胞株 ,予以不同浓度的 17β雌二醇、孕酮、4 羟他莫西芬处理 2 4小时和 72小时后 ,用MTT法做细胞粘附试验 ,测吸光度 (A)值。结果 MDA MB 4 35s细胞粘附能力明显高于MCF 7细胞(P <0 .0 1) ;较高浓度的 17β雌二醇、孕酮及雌激素部分拮抗剂 4 -羟他莫西芬可以增加ER+ /PR+ 的MCF 7乳腺癌细胞的粘附能力 ,而对ER-/PR-的MDA MB 4 35s乳腺癌细胞株无明显作用。结论 甾体激素及拮抗剂对乳腺癌细胞粘附功能的调节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STAT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STAT3蛋白及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30例喉癌组织标本中有23例STAT3高表达,而8例正常组织中有2例低表达(P〈0.05),6例未表达;RT-PCR检测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30例喉癌组织中21例呈高表达,相应的正常组织2例为低表达(P〈0.05)。结论STAT3高表达于大多数喉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表达明显升高,提示STAT3的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抑制素B(Inhibin 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例PCOS妇女和10例输卵管性因素不孕妇女控制性超排卵(COH)用药前基础血清,用药过程中(注射HCG前)血清和取卵日卵泡液(FF)中的Inhibin B和IGF-Ⅱ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中其他性激素水平。结果:用药后PCOS组血清Inhibin B值和IGF-Ⅱ值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卵泡液中Inhibin B和IGF-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卵泡液中IGF-Ⅱ与Inhibin B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结论:Inhibin B与IGF-Ⅱ作为重要的卵巢内局部自-旁分泌调节因子,可能参与了PCO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9.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液中生长繁殖。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最主要病因(90%以上),根据1991-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报告,非淋菌性尿道炎年均增长43.84%,已成为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有研究报道,NGU患者中支原体的感染率甚至高于沙眼衣原体。且作为最主要的致病性支原体一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大幅度提高,因此对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0.
3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祥福  钟刚 《中国药业》2012,21(7):72-73
目的 对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抽取奥美拉唑组62例、泮托拉唑组57例和法莫替丁组49例,比较3组溃疡的愈合、幽门螺杆菌的根治以及症状缓解等情况.结果 奥关拉唑、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87.72%和73.47%.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分别为93.2%,95.3%和87.1%.奥关拉唑和泮托拉唑在上腹痛、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的缓解方面优于法莫替丁组.结论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