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9篇
外科学   19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大约35万例病人,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发病率排到第17位。2006年,膀胱癌在美国恶性肿瘤的排名高居第四位。国内膀胱癌的发病率要低于西方国家,男性及女性的膀胱癌发病率分别位居全身肿瘤的第8位和第12位之后。治疗方案较多,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数量、分期、分级及进展等,标准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保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非阻断肾动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经验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93例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32例,肿瘤直径[2.9±0.5(1.0~3.9)]cm,肿瘤位于左肾43例,右肾50例。所有患者均行非阻断肾动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肾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93±16(70~140)]分钟。术中出血[110±28(20~280)]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9.5±2.0(7~15)]天。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为阴性。术前尿素氮及肌酐的均值分别为(5.0±0.7)mmol/L、(68.4±15.3)μmol/L;术后1周复查血尿素氮及肌酐均值分别为(5.6±0.8)mmol/L、(73.7±11.6)μmol/L(P0.05)。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7±4.5(12~60)]个月,患侧肾功能正常,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非阻断肾动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肾肿瘤安全、有效,可将潜在的肾脏热缺血损伤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和探讨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MIBC患者69例,予以吉西他滨800~1000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的3~4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随访记录不良反应,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和最小径的差异。结果行G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平均疗程为3.5个,完全应答率27.9%(19/68),部分应答率22.1%(15/68);临床获益率79.4%(54/68);疾病进展率20.6%(14/68)。随访期4~55个月,中位随访期20个月,中位应答期16个月。化疗后肿瘤最大径及最小径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是,未出现化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所致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在短期内,3~4个疗程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获得较高的应答率,显著减小肿瘤体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直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单位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直肠代膀胱术的37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230±55)分钟,术中出血量(320±110)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2)天,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7±2)天,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间为(13±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8±3)天。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其余均未出现感染、肠瘘和术后出血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36个月,1例死于原发病转移,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患者排尿通畅,未出现排尿困难;直肠膀胱功能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直肠代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操作难度大,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290例前列腺癌病例来探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山东省立医院自1993年5月至2007年11月入院的29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PSA≤4ng/ml,4ng/mltPSA≤10ng/ml,10ng/mltPSA≤20ng/ml,tPSA20ng/ml分成A、B、C、D四组。结果 PSA应常规检测,fPSA对于灰区的诊断尤为重要。然而实际上我们只注重tPSA的检测,fPSA很少应用。结论我们证实了指南中穿刺指征的正确性,然而我们实施情况和指南还有差距。本研究没有能证实指南中骨扫指征的正确性,并且认为PSA≤20ng/ml或Gleason评分≤7分,骨转移的阳性率并不低。与指南规定的治疗原则相比,我们还需要努力,如M1期病人我们不能再实施根治。并且可能因为医生的观念问题和病人的配合问题,指南中介绍的化疗和放疗方案,我们实际上罕有运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并常规检查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与CPP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相关性分析.方法 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采用PCR法检测标准菌株及135例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结合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CPPS患者中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结果阳性为78例,阳性率为57.78%.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84.6%,阴性组有效率52.6%;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阴性组.按白细胞数分组疗效比较,不同组间疗效没有差异.结论 大部分CPPS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可以检测到细菌16SrRNA基因,提示细菌感染在CPPS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对CPPS患者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膀胱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22%(34/72),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的膀胱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的表达在膀胱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表达与膀胱癌组织浸润、分化程度、生存期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40岁。因头痛、头晕、血压高半年余入院。体检:Bp26.5/16kPa。左侧腹部平脐闻及Ⅲ级收缩期血管杂音。辅助检查:总胆固醇190mg/dl,三磷酸甘油酯111mg/dl,BUN15mg/dl,尿17-羟类固醇5~6mg/24h。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对移植肾失功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影响. 方法对24例术前PRA阴性的初次肾移植病例行供受者HLA分型,移植.肾失功后检测受者PRA并确定抗体特异性.PRA定性、定量及确定抗体特异性用莱姆德混合抗原板(LATM)及莱姆德抗原板1240(LAT1240)检测.HLAI类及Ⅱ类抗原分型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观察PRA产生情况,比较致敏与非致敏病例的HLA配型情况,并分析HLA错配与PRA产生的关系.结果 24例中PRA阳性17例,阴性7例.17例致敏患者中Ⅰ类抗体阳性8例,Ⅱ类抗体阳性15例,Ⅰ类及Ⅱ类抗体同时阳性6例.A1(3例)、A24(2例)、DR7(6例)、DR9(4例)、DRl2(3例)及DRl3(4例)抗体多见,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中A1(2例)、DR7(4例)及DR9(3例)多见.按6抗原配型标准比较Ⅰ类抗原错配数,Ⅰ类抗体阳性组(8例)与阴性组(16例)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标准阳性组错配数多于阴性组(P<0.01);比较Ⅱ类抗原错配数,Ⅱ类抗体阳性组(15例)错配数多于阴性组(9例)(按6抗原配型标准P<0.05,按CREG配型标准P<0.01).供者HLA频率及错配频率最高的A2及A30未发现相应抗体产生,供者A1-受者A2、DR7及DR9错配易导致DSA产生.结论 HLA错配是移植肾失功患者致敏的重要原因.供者抗原出现频率及错配频率与PRA及DSA出现频率不完全一致,某些抗原错配更易导致PRA及DSA产生.初次肾移植良好的HLA配型可减少等待再次肾移植患者的致敏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