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肝性脊髓病是肝病晚期引起的脑脊髓损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可作为从病因上治疗该疾患的一种尝试,但有关肝移植治疗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罕有报道.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8/2004-09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行原位肝移植的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8,43个月,对肝移植后2例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复进行严密观察.结果与结论:两例患者肝移植后4周全身情况恢复良好,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获得明显改善,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全部正常,移植肝功能正常.于移植后6周出院.患者1于移植后6个月可下床长时间站立,12个月手扶参照物缓慢行走,移植后43个月手无扶物可缓慢行走,下肢肌力4级:肝功能正常.患者2:移植后6个月双下肢可在床上移动,18个月手扶参照物可缓慢移动,下肢肌力3级;肝功能正常.说明肝脏移植可有效控制肝性脊髓病的发展并明显有利于双下肢肌力的恢复;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总结的肝移植治疗肝脊髓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多方面评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发生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1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病因及诊疗经过。结果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71%(15/876)。其中,因吻合口狭窄10例、精索压迫1例、瘢痕体质3例、人类乳头多瘤空疱病毒( BKV)感染1例。6例行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段切断再吻合术,3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术,6例行输尿管镜狭窄段内切开术,均治愈。结论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与手术技巧、瘢痕体质、BKV感染有关。开放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介绍第5掌骨基底部腱-骨移植修复近节指基底部复合缺损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近侧指骨基底部复合缺损患者行修复术。术前行X线检查,测量指基底部关节面缺损面积,根据骨折线设计截骨。于第5腕掌关节背侧作纵行切口,保护尺神经腕背支,按截骨设计切取第5掌骨基底部带部分尺侧腕伸肌腱的腱-骨移植,修整移植物,植于指骨基底缺损处,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被修复关节稳定,无痛。术后影像显示受区骨折愈合时间为2.7~3.4个月,且供区第5腕掌关节稳定。术后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临床结果 4例优,2例良。[结论]第5掌骨基底部腱-骨移植能一期修复指骨基底部伸肌腱止点、肌腱、骨软骨缺损,是治疗指基底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背景:麦考酚钠肠溶片与经典的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在体内吸收代谢场所有所不同,与相关药物的联合应用造成了二者在代谢水平的差异,从而可能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目的:探讨麦考酚钠肠溶片与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对肾移植患者酶酚酸暴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5/2011-05于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应用麦考酚钠肠溶片患者17例和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麦考酚钠肠溶片/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环孢素/他克莫司+类固醇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麦考酚钠肠溶片540 mg 12 h给药1次,吗替麦考酚酯胶囊750 mg 12 h给药1次.结果与结论:麦考酚钠肠溶片组和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组患者肾移植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麦考酚钠肠溶片组酶酚酸平均达峰时间、平均达峰浓度、平均半衰期和均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高于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组(P < 0.05),说明麦考酚钠肠溶片临床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肾移植患者酶酚酸暴露的治疗效果优于吗替麦考酚酯胶囊.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蒙药红花十三味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3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口服蒙药加西比灵胶囊10mg睡前顿服,对照组睡前口服西比灵胶囊10mg。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加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西比灵的疗效。  相似文献   
66.
消化性溃疡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且治疗后易复发,以蒙药消食十味丸为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7.
背景与目的:吻合口漏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3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7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57%.19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另2例行再次手术,均获治愈.结论:年龄、并发症、吻合口位置、吻合技术等是吻合口漏重要影响因素,保守疗法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8.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与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4月至200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4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249例肝移植受体中,27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0.84%).其中,脑病8例(29.63%),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2例,经适度脱水、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康复;癫痫2例(7.41%),均治愈;颅内出血4例(14.81%),其中3例行手术治疗,均留有后遗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例(14.81%),2例治愈,2例因真菌感染死亡;锥体外系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分别是6例(22.22%)和7例(25.93%),随免疫抑制剂减量,均逐渐好转.结论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系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症状多样,针对其不同病因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改善、控制病情,使病人得以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69.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HES、RL60min。应用食道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 输液前及输液后1h采血测定: 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实验(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结果 静脉输入大剂量HES后, 循环、纤溶功能基本稳定, HES组Hb、HCT、PLT、PAG (1)、APTT与输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Hb、HCT、PLT、APTT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较大剂量应用6% HAES-steril对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影响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 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70.
高容血液稀释(AHH)可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并可改善微循环的血流,但血容量的增加是否引起机体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不同血浆代用品AHH对病人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