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静脉连接异常的双源CT(DSCT)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手术和(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肺静脉连接异常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半,年龄10个月~23岁,平均龄6.9岁;采用双源CT(Siemens,Definition)进行CT血管造影(DSCTA)检查,扫描参数:80~120kV,60~100mAs,重建函数B31f,层厚1.0mm,间隔0.4~0.8mm;全部患者同期完成心脏超声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完全性肺静脉连接异常8例(心上型6例,心内型2例),部分性肺静脉连接异常4例.DSCTA全部准确诊断,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75%(9/12).结论:对于肺静脉连接异常,双源CT是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优于心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RF阳性率分别为56.9%、23.3%,20例健康者无阳性结果,此法的诊断效率为74.5%;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分别为74.3%、46.5%和20.0%,其诊断效率为66.3%.结论:两种检测方法仅能测定IgM-RF,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敏感性较免疫比浊法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诊断效率略低于免疫比浊法. 相似文献
3.
以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CE-MRA)对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并与超声心动图等比较。方法413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病例在1999年4月到2004年12月期间做了CE-MRA检查。年龄5d~11岁,平均年龄2.4岁。检查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比剂gadolinium-DTPA,剂量0.2mmol/kg体质量,手动静脉注射。磁共振检查前均已做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在413例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66例,主动脉缩窄(COA)168例,主动脉弓中断(IAA)31例,双主动脉弓等其他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48例。全部413例均经手术和/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CE-MRA的诊断准确率为97.3%(402/413),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2%(360/413)。结论对于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CE-MRA是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优于心脏超声检查,有时CE-MRA甚至能比传统的X线心血管造影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在评价功能性单心室患者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心功能中的价值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4~11月间连续在我科随访的TCPC后患者11例(TCPC组),男7例,女4例;年龄8.2±4.1岁;随访时间2.1±1.6年。按照改良R oss标准对临床心功能评分。采集外周静脉血3m l,用酶标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其中6例同期用磁共振成像(M R I)测定心功能,对BNP做相关因素分析。9人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结果(1)TCPC组血浆BNP水平为400pg/m l(IQR 200-690),较对照组的110 pg/m l(IQR 90-190)增高(P=0.003);(2)M R I测定结果:TCPC组6例患者舒张期末容量指数为65.76±8.65 m l/m2,收缩期末容量指数为31.90±6.36 m l/m2,心搏出量指数为39.09±11.76 m l/m2,射血分数(EF)为0.52±0.06,心脏指数(C I)为2.38±0.58 L/m in.m2,心肌质量指数为103.49±21.57 g/m2,心肌质量/心室舒张期末容量为1.57±0.24;(3)TCPC组BNP水平与手术时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632,P=0.041);BNP水平与上述M R I指标、R oss评分、性别、年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主心室类型等因素无关。结论TCPC后近2年神经内分泌系统仍处于应激状态,BNP增高可能与TCPC后特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关;血浆BNP水平不能作为正确评估TCPC后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45例,肾透明细胞癌2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在CT上的表现特点。结果肾母细胞瘤表现为实性肿块34例(76%)、囊实性9例(20%)、囊性2例(4%)。肿瘤实质及囊壁有明显强化。7例(15.6%)肾或腔静脉内有癌栓形成。肾细胞癌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肾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中心囊实性肿块,内有线状钙化,有肾包膜下积液。结论肾母细胞瘤在恶性肾脏肿瘤中最常见,好发于肾实质,易侵犯肾盂肾盏,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影像学上与肾细胞瘤很难鉴别。肾横纹肌肉瘤常好发于肾中心,包绕于瘤叶的线状钙化及包膜下积液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苯丙酮尿症的临床和MRI表现。方法 :用 0 .5T超导磁共振机对 6例临床检查和生化测定已确诊的患儿头颅进行扫描。结果 :MRI在T2 WI上发现两侧侧脑室三角区背上方深部白质内大小不等的片状高信号区 4例 ,额顶深部白质内对称性高信号区 2例 ,其中 1例伴有侧脑室顶周围深部白质内多发小斑片状高信号区。 1例侧脑室三角区背上方深部白质内高信号与侧脑室边缘间有清晰的正常髓鞘化的低信号带分隔 ,其余各例未见此分隔带。结论 :PKU患者颅脑MRI在T2 WI上表现为脑深部白质内片状和弥漫性高信号病灶。MRI检查能揭示颅内病变及其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后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肺癌放射治疗前后行16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根据肿瘤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计算出病灶的灌注值(perfusion value,PV)、血容量(blood volume,BV)、最高增强值(peak enhancement intensity,PEI)、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放疗后的3个月做常规CT检查,以观察肿瘤形态学变化.结果 19例肺癌放疗后,肿瘤PV、PEI值显著降低,TTP升高,放疗后瘤体组织显著缩小或消失,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例放疗前后PV、BV、PE及TTP值均无显著变化,放疗后肿块形态变化不大,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定量评价肺癌放疗前后肿瘤血流灌注的改变,并可早期预测肿瘤的放射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4月3日至5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长兴分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的225例患儿的确诊年龄、性别、病毒载量、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及陪护人员信息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组和普通型组, 按确诊年龄将患儿分为<3岁组和3~<18岁组, 根据陪护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阳性陪护组和阴性陪护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225例患儿中男120例、女105例, 感染年龄2.8(1.3, 6.2)岁, <3岁119例、3~<18岁106例。普通型19例、轻型206例。阳性陪护组患儿141例、阴性陪护组84例。3~<18岁组患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短于<3岁组[5(3, 7)比7(4, 9)d, Z=-4.17, P<0.001]。阴性陪护组患儿核酸转阴的时间短于阳性陪护组[5(3... 相似文献
10.
肺静脉的解剖存在变异,其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射频消融术可完全治愈房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手术径路的设计及手术器具的选择有指导作用。目前,肺静脉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