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ICU患者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早期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早期活动,比较两组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握力和每次运动时长、ICU住院时间、风险事件的差异。结果 68例患者完成了该研究,试验组37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13.50%)低于对照组(35.50%),试验组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为(57.08±3.24)分,高于对照组(55.74±4.28)分;试验组每次运动时长为(19.78±4.90) min,高于对照组(14.94±6.78) min,试验组ICU住院时长为(4.65±2.82) d,低于对照组(6.90±2.4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握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ICU患者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缩短ICU住院时长,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 2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20 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ACS组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组患者相对缺乏,钙化两组的最大钙化弧度分别为(85.48±71.52)°,(152.00±103.08)°, P<0.05。ACS组的钙化斑块比例低于SAP组,57.14%∶83.33%,P<0.05;前者偏心斑块多于后者,93.88%∶54.17%, P<0.01;破裂斑块亦多于后者,42.86%∶8.33%,P<0.01。结论:ACS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患者相对缺乏钙化,这有助于对ACS发病机制的理解,钙化的存在也有助于识别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53.
54.
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6例,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2例患者作为血栓抽吸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资料、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血栓抽吸组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心肌呈色分级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69%±11.62%比45.54%±10.76%;78.57%比54.54%,P均〈0.05),术后3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有可能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对63例单支罪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按是否伴有MS分为MS组和非MS组。结果:(1)MS组病变部位的管腔面积小于非MS组,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担均大于非MS组。(2)MS组的重塑指数大于非MS组。2组患者均以负性重塑为主。但是2组患者重塑类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性重塑在MS组较常见,负性重塑在非MS组较常见。(3)MS组软斑块、偏心斑块、破裂斑块均多于非MS组。(4)MS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促进易损斑块形成,可能与更高的炎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气管灌注和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免疫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VAX-1,设计并构建p RBD、p S-2P和p S-2P.351 3种SARS-CoV-2 DNA疫苗。在第0、2和4周采用气管灌注以及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方式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2周,ELISA检测血清及阴道灌洗液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鼻腔灌洗液(nasal solution, NS)以及阴道灌洗液(vaginal wash)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分泌特异性IFN-gamma的水平。结果气管灌注及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方式免疫SARS-CoV-2DNA疫苗,仅气管灌注免疫可诱导特异性呼吸道黏膜sIgA应答,而电脉冲肌肉导入诱导了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与气管灌注pRBD相比,气管灌注pS-2P和p S-2P.351可诱导更强的黏膜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结论气管灌注和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免疫方式均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电脉冲肌肉导... 相似文献
57.
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局部给药抑制血管再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制备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并观察其抑制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在血管局部灌注不同浓度的修饰纳米粒。28天后,取出局部给药的颈动脉血管,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 Eosin staining,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制备的载紫杉醇纳米粒粒径300 nm左右、包封率80%以上且表面带正电荷。体外药物释放呈两相释放。28天后,血管内局部灌注紫杉醇纳米粒悬液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并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达到30 mg·mL-1时,可完全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局部灌注正电荷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悬液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增生,抑制效果随纳米粒悬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QT间期离散度(△QT)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是否可通过测定△QT的变化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通.方法;对257倒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术后冠状动脉再通和89例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未再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入院时和PCI术或溶栓后第三天的12导联心电图(EKG)进行分析,△QT为最大和最小QT间期的差值.结果:再灌注组△QT明显降低,从(45.24±3.45)ms降至(37.58±4.49)ms(P<0.001),来再灌注组△QT明显增加,从(44.08±1.83)ms增加至(49.77±4.54)ms(P<0.001).△QT增高的未再通组住院病死率高于△QT降低的再通组.结论:△QT在AMI患者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患者中明显降低,在冠状动脉未再通的患者中明显增加,临床可通过测定△QT的变化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通;△QT增高预示住院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