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联合西罗莫司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0只,建立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模型,实验组予(SRL MP CSA),对照组(MP CSA),观察60 d,死后剖腹探查取病理检查。对比结果。结果实验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比为(0.0613±0.0006),较对照组(0.0708±0.0013)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时间为(25.0±1.9)d,对照组为(14.8±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PCNA指数为(64.1±2.1)%,较对照组(80.8±1.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西罗莫司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虽然对肿瘤复发率改善不明显,但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 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 Gy×6次分割组(5 Gy组)、10 Gy×3次分割组(10 Gy组)、15 Gy * 2次分割组(15 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 Gy组、10 Gy 组和15 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 Gy照射组,15 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 Gy×2次较10 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基础张力状态下,不同pH对大鼠冠状动脉血管静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张力记录方法,大鼠冠状动脉环的张力舒缩状态采用PowerLab和DMT系统记录。观察pH值梯度改变对大鼠冠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观察内外钙、Na+/Ca2+交换体抑制剂KB-R7943(1×10-6 mol/L)、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3×10-5 mol/L)、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1×10-5 mol/L)、Na+/H+交换体抑制剂氨氯吡咪(AM,3×10-5 mol/L)、Na+-K+-ATP酶抑制剂哇巴因(1×10-6 mol/L)、NO合酶抑制剂L-NAME(1×10-4 mol/L)对浴液pH6.4时冠脉张力的影响。结果随胞外pH值逐渐降低,大鼠离体冠脉血管环的静息张力逐渐增强。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均参与pH6.4时的冠脉收缩,钙通道阻断剂Verapamil可部分阻断冠脉收缩幅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KB-R7943、哇巴因对pH6.4时冠脉收缩幅度无显著影响(P〉0.05);NPPB、氨氯吡咪均可抑制pH6.4时冠脉收缩幅度的升高(P〈0.05);L-NAME可增强pH6.4时冠脉收缩幅度(P〈0.05)。结论酸中毒时,随胞外pH值降低,大鼠冠脉的静息张力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外钙、氯通道、Na+/H+交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n-3 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饲料组、5-FU组、n-3 PUFA高剂量组、n-3 PUFA低剂量组、n-3 PUFA对照组,除正常饲料组、5-FU组添加正常饲料外,其余各组添加不同含量的n-3 PUFA饲料,同时,各给药组腹腔注射5-FU(35 mg/kg),一周2次,连续3周,每次给药前称体重、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并称重;通过各组肿瘤的生长曲线和抑瘤率观察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结果:与正常饲料组比较,n-3 PUFA高、低剂量组和5-FU组肿瘤平均体积显著性减小(P< 0.05);肿瘤平均重量明显减轻(P<0.05).结论:n-3 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乳腺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紫杉醇及联合表柔比星的抑瘤效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乳腺癌细胞悬液接种于动物脂肪垫下建立荷瘤鼠,待瘤块直径≥1 cm时,处死动物剥离肿瘤,接种于裸小鼠脂肪垫下,建立原位移植的乳腺癌肿瘤模型。成模动物按瘤体积大小随机分为紫杉醇组、表柔比星组、联合用药组及模型对照组4组,连续给药3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抑瘤率及肿瘤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原位移植的乳腺癌肿瘤模型,成模小鼠给药3周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体重和瘤重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紫杉醇组抑瘤效果显著;给药后第8天,紫杉醇组小鼠肿瘤体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第21天,紫杉醇组的抑瘤率达到82.53%;肿瘤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和联合给药组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成功构建原位乳腺癌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紫杉醇及其与表柔比星的联合用药对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H改变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静息张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观察pH改变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静息张力的的影响。观察静息状态下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在pH=9.5收缩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中的作用,以及孵育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VEP,10-5 mol.L-1)、Na+/Ca2+交换阻断剂KB-R7943(10-6 mol.L-1)、Na+/H+交换抑制剂氨氯吡咪(AM,10-4 mol.L-1)对pH=9.5时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结果胞外酸性环境下随pH值逐渐降低,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静息张力无明显改变;碱性环境下随pH值逐渐增加,其静息张力明显升高,其中pH=8.5、pH=9.0、pH=9.5、pH=10.0时的Emax分别为(11.79±6.83)%、(30.25±3.57)%、(92.24±5.73)%、(110.85±7.78)%。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均参与pH=9.5时的胸主动脉环收缩,VEP可部分阻断其收缩。KB-R7943和AM对pH=9.5时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有减弱作用(P<0.01),其Emax分别为(48.33±5.75)%、(32.12±4.45)%。结论胞外碱性环境下,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静息张力随pH值增大而明显升高,此作用依赖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与Na+/Ca2+交换和Na+/H+交换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22q11.21微缺失与微重复胎儿的不同临床表型、妊娠结局, 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因超声检查异常、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等行介入性产前诊断,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确诊的22q11.21微缺失或微重复病例。对其临床表型及妊娠结局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 共9 141例行CMA检测的病例中, 有77例(0.8%)为22q11.21微缺失或微重复胎儿。77例中, 62例(80.5%)为22q11.21微缺失, 包括58例典型区域缺失和4例非典型区域缺失(均包含与先天性心脏病明确相关的TBX1基因);15例(19.5%)为22q11.21微重复, 包括14例典型区域重复和1例非典型区域重复。62例22q11.21微缺失胎儿中, 48例(77.4%)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其中28例为圆锥动脉干畸形;15例22q11.21微重复胎儿中, 5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预产期后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 62例22q11.21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大鼠肝硬变模型制作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40只):CCL4+10%乙醇,10%乙醇作为唯一饮料;实验2组(40只):CCL4+30%乙醇,在基础饲料添加20%猪油、0.5%胆固醇连续喂养2周,30%乙醇在进行CCL4注射前用于灌胃,用高压消毒的水作为饮料;正常对照组(40只):按常规饲养.观察两种方法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模型的存活率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1组(40只)SD大鼠肝硬变模型诱导8周共死亡15只,存活率为62.5%;实验2组(40只)8周共死亡2只,存活率为95%(P<0.05).结论在进行CCL4皮下注射前用乙醇作间歇性灌胃可以明显提高大鼠肝硬变模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β-干扰素(INF-β)对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人肝癌组织植入25只BALB/c裸鼠肝脏,建立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第10 d完整切除荷瘤后,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B组小剂量实验组(INF-β 3×105U/d皮下注射);C组大剂量实验组(INF-β 6×105U/d皮下注射)。连续注射35 d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复发情况,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增殖核抗原(Ki-6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 结果:A组肿瘤复发率为100%,B组为87.5%,C组为77.8%,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和C组抑瘤率分别为73.6%和94.3%,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肿瘤组织iNOS、Ki-67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而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β-干扰素可有效抑制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肿瘤的生长。大剂量β-干扰素较小剂量对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组织内iNOS、Ki-67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人胰腺癌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高转移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和裸鼠胰腺,比较两组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情况。结果:胰腺癌皮下移植模型与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体内成瘤率、生长率和形态学上均无显著不同,但前者呈局限性生长,后者的9周转移率为93.8%,其中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和肝转移发生率各占93.3%、73.3%和53.3%,且肝肿瘤结节CEA阳性,AFP阴性。结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明显优于皮下移植模型,为一较理想的“拟人”胰腺癌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