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与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灶中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探讨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PTC患者50例,共61个病灶。按照Adler分级标准,CDFI与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技术在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CDF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33个,Ⅱ~Ⅲ级28个;SM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6个,Ⅱ~Ⅲ级55个,CDFI与SMI 2种技术对病灶血流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5,P<0.01);CDFI技术显示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5例病灶显示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SMI技术显示42个病灶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17个病灶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2种技术检验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流显示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P<0.01)。结论与传统CDFI技术相比,SMI技术具有较高血流敏感度,可清晰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内微小杂乱血管,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血管方面的依据。其血流显示率与超声造影强化方式类似,因而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2.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其转移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其可通过局部的破坏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准确的病理分型及确定手术边界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高频超声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高频超声在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急腹症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名词,它是许多腹腔脏器疾病的总称,右下腹痛是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接诊中最常见的急症,急性阑尾炎是右下腹痛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部分妇科急症和泌尿系结石类疾病所致的右下腹痛和急性阑尾炎易造成误诊,本文对10例右下腹痛病人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超声在冻结肩诊疗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冻结肩的患者70例为病例组,同时期健康志愿者29名共58个肩关节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盂肱关节囊厚度。病例组患者68例进行2次超声引导下关节腔注射并液压扩张,间隔一周,每次治疗前及第二次治疗后2周测量关节囊厚度并进行临床评分。 结果病例组关节囊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3.88±1.34)mm vs(1.68±0.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39,P<0.001),当关节囊厚度为2.65 mm时诊断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95%,曲线下面积0.953。病例组第一次治疗后关节囊厚度[(3.86±1.06)mm]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治疗后关节囊厚度[(3.06±0.95)mm]较治疗前及第一次治疗后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6、2.148,P均<0.05)。第一次与第二次治疗后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1、2.867,P均<0.05),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5、3.466,P均<0.05),第二次与第一次治疗后相比,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P<0.05),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对诊断冻结肩有重要意义,可视化诊疗技术(超声)治疗安全简便,并且能够有效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35.
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DRA)是长期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DRA常引起骨关节系统的渐进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当前,诊断DRA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对于病变部位的观察以及严重度的评估,仍然缺乏客观方法。影像学方法有助于DRA的筛查,其中超声成像技术对于大部分肌骨系统的显示非常敏感,且对于局部病变的评估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对超声成像技术在DRA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超声在评估突发性聋合并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A组,无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B组;另收集同期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无突发性聋的患者58例设为C组。患者取平卧位和坐位+头部屈位40°体位,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取俯卧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转颈试验。记录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同一血管血流速度不同体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血管间血流速度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坐位+低头40°体位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与平卧位检查相比,双侧颈内动脉流速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低。其中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左侧颈内动脉P=0.004,右侧颈内动脉P=0.011;C组双侧颈内动脉P=0.000);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双侧颈内动脉P均>0.05)。俯卧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组间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在转颈试验中,3组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与俯卧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转颈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基底动脉P=0.039,双侧椎动脉P=0.001;C组基底动脉P=0.042,右侧椎动脉P=0.000,左侧椎动脉P=0.011);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P均>0.05)。 结论头颈部血管超声结合患者体位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变化情况,从而为明确突发性聋患者是否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7.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腔胚胎残留和子宫内膜癌等子宫腔病变均可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排液,临床鉴别诊断困难。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多数子宫腔病变作出诊断[1],但对部分子宫腔病变超声检查易发生误诊[2]。在超声误诊的病例中部分患者不仅临床表现相似,超声声像图表现亦相似或有重叠,不易于良性子宫腔病变与恶性子宫腔病变相互间的鉴别,影响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总结子宫腔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对超声正确诊断子宫腔病变有重要作用。以往有关子宫腔病变超声误诊病例图像分析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4年来术前超声误诊的17例子宫腔病变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序贯超声检查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2例行超声检查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检查项目及检查结果。结果 COVID-19危重症患者所行超声检查项目包括床旁超声心动图(181例)、胸腔肺超声(131例)、肝胆胰脾及门静脉超声(134例)、双肾及输尿管超声(125例)、双下肢动脉及深静脉超声(75例)、腹部大血管超声(51例)、颈部血管超声(14例)、子宫及其附件超声(4例)、颌下腺超声(2例)、膀胱及前列腺超声(2例)、甲状腺超声(24例)、肾上腺超声(22例)、睾丸及附睾超声(1例);阳性率分别为92%、100%、87%、68%、81%、61%、43%、75%、50%、50%、75%、9%、100%。结论序贯超声贯穿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全过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正>肌肉骨骼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是指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超声,可清晰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滑囊、外周神经、血管及其周围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间隙等软组织结构。近十年来,超声医学的飞速发展,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超声造影、弹性、极低速血流、三维成像等日新月异。MSUS在风湿性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美国家已将其纳入风湿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