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目的 采用30 % T B S A 烧伤小型猪模型,系统观察内皮素及一氧化氮( E T/ N O) 在胃肠缺血中的作用,并通过应用 N O 供体 C873754 对胃肠缺血防治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C 组) 、烧伤组( B 组) 及 N O 供体组( N 组) 。 C 组只手术不致伤,其余各组伤后按 Parkland 公式进行复苏。 N 组在复苏同时给予 C873754(00125 mg·kg - 1 ·min - 1) 。结果 烧伤后 B 组在肠道血流量下降的同时,门脉血及肠道组织中的 E T 含量迅速升高,于伤后1h 达到峰值,伤后72h 未能恢复到伤前水平;而同时 N O 含量呈相反变化,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N 组能使肠道血流量在伤后24h 内恢复较快,同时发现能升高门脉血及肠道组织内 N O 含量。 N O Sd N A D P H 染色也发现肠组织内密度明显较 B 组增加。结论 ①胃肠道血流量下降与 E T/ N O 变化有关。② N O 供体能通过释放 N O,有效地改善胃肠组织血流灌注,对防治胃肠缺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2.
烧伤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是反映蛋白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征。为了解烧伤后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某些氨基酸变化对烧伤诊治的意义,本研究对烧伤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170例烧伤病人,年龄18~56岁,分为轻、(烧伤总面积<10%...  相似文献   
43.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MODS的早期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48例大面积烧伤后延迟复苏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防治效果.方法:1992年至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延迟复苏(伤后6h或6h后开始补液)病人48例,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治疗与未采用改进方案治疗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改进后的休克复苏方案包括:①Swan-Ganz导管监测下的快速有效复苏.②山莨菪碱的早期大量应用.③氧自由基清除剂VitC、VitE和甘露醇的大量使用.结果:1992年以后,使用新方案治疗显著缩短了休克纠正时间,提高了复苏成功率.抽样观察结果显示,新方案可显著提高胃粘膜pH值,降低血中丙二醛、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从总的治疗效果来看,降低了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论:改进的休克复苏方案提高了复苏效率,减轻了延迟复苏时缺血及重灌流造成的损害,进而有效降低了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4.
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一直是烧伤工作者追求的两大目标。近 10年来 ,我们在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的同时 ,注重了创面局部处理措施的改进 ,将国内外最新的创面修复观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 ,使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70年 1月~ 1999年12月我科治愈了大面积〔>30 %全身体表面积 (TBSA)〕烧伤患者 6 5 7例。其中男 5 42例 ,女 115例 ;年龄 14~ 5 5岁 ,平均 (2 4± 12 )岁 ;烧伤面积 30 %~ 10 0 % ,平均 (5 6 .2± 2 8.5 ) % TBSA。以 19…  相似文献   
45.
特殊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报道特殊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方法1993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147例患者的毁损性创面175处,其中电烧伤96例,热压伤18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癫痫发作等原因烧伤18例,药物渗漏、创面感染致深部组织坏死6例,放射性烧伤3例,化学烧伤2例,爆炸伤2例,冻伤2例.175处毁损性创面应用局部皮瓣,前臂逆行岛状皮瓣,胸大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背阔肌皮瓣,腓肠肌肌皮瓣,胫前、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等修复.创面缺损范围1cm×1cm~20cm×28cm,皮瓣最大22cm×30cm,最小1.5cm×2.0cm,同时行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肌腱7例.结果169个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6个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切除坏死痂皮植皮愈合;7例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全部成活.28例经4个月~8年随访,功能、外形均满意.结论根据毁损性创面部位、范围和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和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是恢复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6.
慢性创面已成为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皮肤软组织损伤流行病学的变化趋势和随之而来的医疗资源的调整应对,在近几年来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创面修复专科单位和医师队伍的建立,慢性创面临床诊疗新理念新技术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7.
烧伤治疗的目的,首先是使创面愈合,保住生命,其次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外观与恢复功能。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说治愈后不仅仅要生活自理,还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此,必须实施一系列功能康复的治疗。一、烧伤病人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意义功能康复治疗的重点是深Ⅱ度以上的烧伤病人。  相似文献   
48.
观察应用抗氧化剂VitE对2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早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严重烧伤复苏后,非治疗组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值上升、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均较健康人组和VitE治疗组显著:血浆过氧化脂质产物MDA升高与中性粒细胞(PMN)吞噬率,吞噬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而VitE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治疗组SOD下降,MDA上升,PMN功能下降均见减轻。结果提示,在严重烧伤早期复苏补液治疗中,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可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PMN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有关适宜用药剂量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将66只悉生大鼠分为伤前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和治疗组,采用ESR技术结合传统间接检测手段,观察了伤后8、24、48及72 h心、肝、肾及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OFR)含量变化,同时还对脏器病理形态、动脉血气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氧酶(LDH)、ALT(曾用GPT)、AST(曾用GOT)、BUN和肌酐(Cr)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各脏器均有OFR含量增加,同时均发生了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动脉血气、血清学指标的异常,且延迟组的上述改变明显重于早期组,经抗氧化剂治疗后改善。提示延迟复苏是脏器OFR产生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5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创伤和感染后常见的并发症,美国每年有10万人发生ARDS,其中20~50%死亡。目前,ARDS的预防与治疗进展缓慢,这可能与其发病原因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