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实施休克期切痂上述指标的变化。 方法 Wistar 大鼠176 只,30% Ⅲ度烫伤,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清,采用逆转录PCR 方法分别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血清刺激内皮细胞ICAM1、Eselectin mRNA表达的规律。 结果 烫伤后血清可刺激内皮细胞ICAM1 、EselectinmRNA表达上调,而且表达量与伤后时间呈正相关。伤后8 及24 小时切痂动物血清不引起内皮细胞的上述变化,96 小时切痂(1-60±0-17)、(1-20 ±0-09) 效果不及休克期切痂组(0-93 ±0-14) 、(0-93 ±0-22)。 结论 及早切痂去除了坏死组织,避免了内皮细胞大量合成ICAM1、Eselectin 等粘附分子,减轻了由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2.
休克期切痂对大鼠肺组织ICAM-1、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烧伤后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实施休克期切痂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76只,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分别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及不同时机切痂后肺组织ICAM-1、TNFα mRNA的表达及肺脏:MPO活性变化。结果烫伤后肺组织ICAM-1及TNFα的mRNA表达在伤后4h即已升高,分别在伤后12h和24h达到高峰,伤后8h和24h切痂组动物切痂后再次出现一峰值,但低于第一个峰值,伤后96h恢复正常。未切痂组和96h切痂组在伤后7d仍未恢复正常;休克期切痂动物的肺组织MPO活性伤后96h恢复正常,而非休克期切痂组动物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尽早切痂去除坏死组织可阻断炎症介质及细菌毒素的释放,避免了内皮细胞大量合成ICAM-1等粘附分子,减轻由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进展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烧伤死亡病例的50%-70%死于烧伤感染。烧伤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创面,尤其是深度烧伤创面更与烧伤病人的安危密切相关。因此,充分认识深度烧伤创面的危害性,尽早清除坏死组织,并积极有效地覆盖创面,是摆脱创面感染威胁、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回顾我国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处理历史,大体经历了由保守到积极,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1“保痂为主”向“早期切痂为主”的方针转换 从理论上讲,人们知道焦痂是有害的,早期切除应该是理想的处理Ⅲ度烧伤的方法。但在60年代初期以前,由于受大面积烧伤整体治疗水平不高的限制,切痂后…  相似文献   
104.
休克期切痂植皮对小型猪烧伤后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贵州三系实验用小型猪正常及烧伤后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及休克期切痂植皮是否对烧伤后REE产生影响。方法借助小型猪烧伤模型,应用代谢车面罩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及REE的变化。结果 休克期切痂植皮组、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和单纯烧伤组伤后REE值均明显升高,但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由于及时切痂植皮封闭创面,REE值在伤后96h开始下降,并于伤后12d内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痴植皮组和单纯烧伤组,而后两组则仍保持了持续的高代谢状态。结论 严重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05.
烧伤死亡病例的50%~70%死于烧伤感染.烧伤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创面,尤其是深度烧伤创面更与烧伤病人的安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烧伤病人伤后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含量,观察了106例烧伤病人(L组烧伤≥30%TBSA,57例;S组烧伤<30%TBSA,49例)伤后1,2,3,7,14,21,28天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动态变化。发现除血清Fe第1天高于正常值外,其它各元素都减低,L组比S组减低明显。尿Zn、Cu、Fe排出明显增多,尿Ca、Mg排出减少。水泡液Zn、Fe、Ca与血清正常值近似,Cu、Mg略低于血清正常值。说明烧伤后血Zn、Cu、Fe、Ca、Mg的降低与从尿液及创面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烧伤休克防治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 1h有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 ,故烧伤后及时、快速补液成为防治休克的最主要措施。应遵循“及时、快速、足量”的 6字方针 ,使休克期复苏治疗达到以下 3个目的 :(1)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 ,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2 )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 ,迅速恢复胃肠道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3)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一、输液公式烧伤休克期体液渗出量与烧伤面积和患者体重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便于计算输液量 ,笔者单位归纳出休克期输液公式 ,并与以往休克期输液公式作了对比 ,详见表 1。  笔者单位利用Swan 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根据维持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正常时所累计的电解质、胶体及水分的输入总量 ,总结出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公式。依此公式不仅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迅速恢复并保持正常 ,且患者意识清楚、口渴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心率恢复至 10 0次 min、血红蛋白≤ 15 0g L、血细胞比容≤ 0 .5 ,而且尿量维持在 80~ 10 0ml h,这说明血液浓缩的状态已明显改善 ,血容量基本恢复正常。以上临床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是同步的 ,由此说明在...  相似文献   
108.
观察应用抗氧化剂 VitE 对2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早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严重烧伤复苏后,非治疗组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值上升、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均较健康人组和 VitE 治疗组显著:血浆过氧化脂质产物 MDA 升高与中性粒细胞(PMN)吞噬率,吞噬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而 VitE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治疗组 SOD 下降,MDA上升,PMN 功能下降均见减轻。结果提示,在严重烧伤早期复苏补液治疗中,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可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 PMN 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有关适宜用药剂量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保留不同厚度脂肪组织对猪烧伤创面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脂肪组织与创面愈合速度和创面收缩率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小型香猪6头,用固体汽油燃烧50 s制成背部2.5 cm×2.5 cm全层皮肤烧伤创面,随机分为3组:未保留脂肪组织组,1/2脂肪组织保留组及全层脂肪组织保留组.各组创面切痂后保留相应的脂肪组织,并用大体观察、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比较不同创面的愈合速度和创面收缩率.结果:保留不同厚度的脂肪组织对创面的愈合速度没有影响,3组愈合时间分别为(26.25±1.60)d,(27.28±1.97)d和(26.41±1.83)d,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脂肪组织的存在可明显影响创面的收缩率:两保留脂肪组的创面收缩率明显少于未保留组(P<0.01).与保留脂肪组对比,未保留脂肪组伤后7 d肉芽组织中血管增生及细胞增生均较差,肌成纤维细胞出现早,早期创面修复组织中胶原纤维由细、短转化为粗、长纤维所用时间明显缩短.14 d时未保留脂肪组新生组织中胶原束较厚,肌成纤维细胞含量高,弹性纤维增生较重.电镜下未保留脂肪组肌成纤维细胞浆内可见到大量粗面内质网及分泌颗粒,波形核膜及微丝等结构.而保留脂肪组虽然也可见具有肌成纤维细胞特点的细胞,但其微丝结构较少.伤后2个月3组瘢痕在组织结构上无明显差别.结论:脂肪组织可能影响早期创面的愈合机制.保留脂肪组织有利于提高创面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10.
烧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柴家科,郭振荣,盛志勇,杨红明,李成亮,侯晓霞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烧伤病人30名。按烧伤不同面积分为四组。A组:烧伤面积≤30%~50%者7例;B组:31%~50%者7例;C组:51%~70%者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