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01篇 |
综合类 | 35篇 |
药学 | 2篇 |
出版年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介绍为3例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患者行整复术的经验.方法 1例患者经Z成形术和鼻内眦固定术矫正,1例患者经鼻唇沟皮瓣和Z成形术矫正,1例患者经联合应用鼻唇沟皮瓣、额鼻皮瓣和睑颊颧部旋转皮瓣矫正.结果 3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矫正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应用局部皮瓣矫正不完全型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血管束移植预构轴型皮瓣范围的影响,将血管束移植入38只雄性兔的腹部皮下,对术后不同时间、植入不同管径血管束、植入皮下不同层次以及同时埋入皮肤扩张器的预构轴型皮瓣,进行了皮瓣活体血管染色和移植存活范围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行预构轴型皮瓣移转的合适时机在术后的3~4周;大管径较小管径血管束及血管束植入受区较丰富的血管网层次其预构皮瓣的面积大;所预构的皮瓣范围,包括以血管束为轴的受区邻近区域和发自该区域走向皮瓣中远部的小动脉所支配的区域,呈不规整形态;植入血管束同时皮下埋入扩张器,于术后2周开始扩张,术后4周移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等异常疤痕中血管作者简介:李军辉 (1970-),男,江西人,整形外科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异常疤痕防治。 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作对照,观察了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中 VEGF和 PC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基底层角朊细胞均大量表达 VEGF,较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显著增加。 PCNA的表达与 VEGF相似,但真皮内少量的成纤维细胞有较弱的 PCNA表达。结论 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表皮基底层的角朊细胞大量表达 VEGF和 PCNA可能与异常疤痕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 总被引:54,自引:11,他引:43
目的 通过内眦赘皮相关解剖研究。探讨并改进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6具尸体的内眦赘皮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提出了应用鼻侧腱膜固定、内眦角重建方法矫正内眦赘皮畸形,即水平切开半月形赘皮及部分内眦韧带。将新的内眦点向中央移位并与鼻侧腱膜缝合固定。用此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解剖发现内眦赘皮主要是由于眼轮匝肌起点在内眦韧带处的交错形成,我们应用上述方法矫正内眦赘皮畸形200例,对其中165例进行了6个月-4年的随访,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本方法组织创伤小,术后刀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腹部肥胖整形、腹壁切口疝回纳这两项手术中的任何一项均可影响正常呼吸。以往曾有过巨大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报道[1 ] ,但并未引起临床上的足够警惕。 1999年11月 ,我院收治了 1例腹壁过度肥胖伴有两处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患者 ,同时实施了腹部整形巨大切口疝回纳两项手术 ,其治疗的经验教训与风险颇多。特介绍如下 ,以益今后参考。一、病例患者 ,女 ,61岁。因腹部术后切口部膨出 16年 ,腹部肥胖15年 ,“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加重 1年 ,于 1999年 11月入院。患者 1983年因患“胰岛细胞癌”于外行“胰大部分切除术”。术后半年左… 相似文献
106.
微型血管吻合夹与针线吻合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显微外科探索更理想的血管吻合方法。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20只,以颈动脉为吻合血管,左侧用微型吻合夹吻合,右侧用传统针线吻合,对比研究两种吻合方法其吻合口术后第1天、第14天手术显微镜、光镜及电子显微镜下的组织变化。结果 针线吻合法用时平均15分钟,吻合夹法用时为2-5分钟;两组吻合方法的血流通畅率相同;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速度相似,但是,吻合夹不损伤血管内膜,管腔内无异物。结论 微型血管吻合夹方法操作简便,可明显节省吻合时间,并减少血栓形成因素,吻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7.
眶脂肪保留和眼轮匝肌瓣悬吊法整复睑袋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防睑袋整复术后出现下睑凹陷和巩膜过多显露等并发症。方法术中沿眶下缘松解眶隔,释放出眶脂肪,将其充填眶下缘凹陷,并设计下险眼轮匝肌瓣,用以缩紧悬吊松弛下垂的下睑肌肉与皮肤。结果从1996年9月至1997年5月,共以此法整复睑袋畸形30例。26例得到3~8个月随访,除1例因一侧眼轮匝肌瓣固定不牢致下睑轻度外翻外,其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此法既可有效地矫正睑袋畸形,又可避免术后出现下睑凹陷和巩膜过多显露状况,同时具有颊提升效果,可使全中面部变得年轻化。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在栓塞硬化海绵状血管瘤中瘤腔内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在29例治疗过程中结合机械性减缓瘤体静脉回流,进行了瘤腔内压连续监测。发现:瘤腔基础内压为0.667~2.0kPa(1kPa=7.5mmHg),颈部最低;回流快者所需栓塞次数多,用量大;瘤腔内压力曲线在栓塞初始为平台波形,提示回流静脉逐一被栓塞;随后出现缓慢下降的钝峰波形,去除瘤体体表浅回流静脉机械性压迫,瘤腔内压不变,提示回流静脉全部栓塞,可注射硬化剂;最后为快速下降的锐峰波形,表明全瘤体已被栓塞硬化。治疗29例,随访半年至3年,26例完全消退,3例复发,未见严重并发症。本法设备操作简便,疗效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9.
上睑提肌内限制韧带松解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睑板上缘附近的上睑提肌内,有跨于内外眦角之间数条横向纤维束带即限制韧带,我们探讨其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中的意义。方法 将此韧带松解,可基本矫正大部分经度上睑下垂病例。若为轻,中度上睑下垂,且韧带松解后上睑仍有部分下垂,还需进行睑提肌腱膜折叠术。重度上睑下垂韧带松解后,还需进行眉区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结果 本组27例随访3个月~1年,27例40只眼中38只眼轻、中、重度上睑下垂均矫正满意,2只眼良好,未见睑下垂复发。结论 松解上睑提肌内限制韧带,有助于恢复上睑提肌睑功能,易于矫正睑下垂且手术创伤小,形态自然,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非相干光红光结合光动力疗法选择性治疗葡萄酒色斑。方法 比较不同因素在PDT治疗鸡冠后肉眼形态及鸡冠组织学变化。临床治疗 18例颜面皮肤不同类型PWS。结果 ①给光敏剂后立即照光 ,鸡冠颜色依次为淡红、紫红、紫灰、灰白 ,无坏死 ;②光敏剂进入体内后即刻照光 ,早期真皮浅表毛细血管内内皮细胞肿胀 ,红细胞聚集 ,血管堵塞 ,血管内血栓形成 ,1周后再生细小血管 ,表皮存活。给药 10分钟后照光基本无效 ;③光能量密度大、照光距离近、光敏剂剂量大损伤毛细血管层次深 ;④治疗 18例PWS中 ,斑痣全部消退 11例 ,大部消退 5例 ,大部消退、变薄 2例。随访 6~ 36个月 ,未见复发。结论 非相干光红光与PDT结合治疗能够高选择性损伤PWS的畸形毛细血管 ,特别对紫红型和肥厚型PWS疗效良好。方法简单 ,效果确实 ,治疗成本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