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近年来农村饮用水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 - 2018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 2006) 对柴达木盆地农村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和氨氮进行检测,枯、丰水期各检测1 次。结果 2015 - 2018 年检测水样966份,合格率为67.39%。2015 - 2018年柴达木盆地农村饮用水水样合格率逐年升高(趋势χ2 = 22.193,P<0.001);枯、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847、P = 0.092);出厂水、末梢水的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9,P = 0.62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农村饮用水水样合格率高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农村饮用水(χ2 = 50.932,P<0.001);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依次是氯化物、硫酸盐、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5.50%、87.79%、89.24%、94.31%。结论 柴达木盆地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逐年上升,氯化物、硫酸盐和微生物指标是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主要指标。对饮用水进行除盐淡化、消毒处理是提高柴达木盆地农村饮水水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西宁市城区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2020年西宁市城区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数据、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门诊量并进行分析。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控制时间的季节和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后,分别开展PM2.5与逐日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门诊量的单滞后效应(lag0~lag7)和累积滞后效应(lag01~lag07)分析,计算PM2.5每升高10μg/m3时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增加的超额危险度(ER)。结果 2018—2020年西宁市城区PM2.5浓度变化趋势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门诊量呈现一致的月度特征,PM2.5年平均浓度为32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日均门诊量依次...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及甲醛等化学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特征,识别可能存在有害物质,为西宁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对西宁市18家宾馆、9家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及甲醛进行监测,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宾馆、理发店空气中化学污染物对从业人员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结果 2021年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均未超标,慢性非致癌效应的危害系数(hazard quotient, HQ)均低于1。甲醛致癌风险值高于1×10-4,苯的致癌风险值略高于1×10-6。结论 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氨、苯、甲苯和二甲苯暴露量未超过不良反应阈值,非致癌风险较低;甲醛、苯对人群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西宁市城区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 2019年每月10-16日在西宁市城区2个监测点采集PM2.5样品,分析其中砷、镉、铬、镍、铅、汞、锰7种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特征,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进行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2019年1月至12月西宁市城区2个监测点PM2.5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年均浓度范围为2.50×10-8~3.38×10-5 mg/m3,由高到低依次为铅>锰>砷>铬>镍>镉>汞,2个监测点PM2. 5中铅、镉、汞、砷的年均浓度低于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准限值,富集因子均小于10。PM2. 5中重金属对人群的超额危险度为6.73×10-13~1.40×10-7,致癌金属的超额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铬>砷>镉>镍,非致癌金属的超额危险度依次为铅>锰>汞,砷、镉、铬、镍的终生致癌超额危险度均低于人群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10-6)。结论 西宁市城区PM2. 5中重金属主要来自自然源,其中铬对人体健康的年均超额危险度较高,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18例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男12例,女6例;年龄48~82岁,平均68.3岁。AO分型,A2型8例,A3型10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0.6个月。未见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脱出、未见髋内翻及下肢短缩。根据董纪元疗效评分,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3.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较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疑似豆角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预防此类食物中毒提供借鉴。方法对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剩余豆角炒肉和中毒者呕吐物进行豆角皂素与豆素破坏试验,对餐具、剩余饭菜以及呕吐物进行食品微生物国标法检测。结果对豆角炒肉和中毒者呕吐物进行豆角皂素与豆素试毒素定性检验,检出皂素(阳性)。餐具、剩余饭菜以及呕吐物食品微生物国标法检测均未检出致病菌(阴性),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豆角中毒。分析原因为厨师烹调豆角时没有遵循煮熟烧透的原则。结论预防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关键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业务知识培训,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时盲插喉罩通气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3-06~2007-05所接诊的心跳骤停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盲插喉罩通气;另选同期所接诊的心跳骤停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气管内插管通气。结果插管所需时间:观察组(28.1±12.6)s;对照组(130±5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次插管成功率:观察组盲探下插入喉罩一次成功47例(成功率92%);对照组气管内插管一次成功19例(成功率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成功率:观察组复苏成功25例(成功率49%);对照组复苏成功12例(成功率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PR时,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复苏成功率高的优点,可以代替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38.
我省经济基础薄弱 ,厂矿企业生产发展缓慢 ,长期以来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困扰着厂矿企业的生产发展 ,所以 ,加强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监测、监督及作业人员的体检工作 ,进而采取有效措施 ,从根本上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我省 1990~1999年 10年间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监督、健康体检报告数据 ,对职业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并提出建议与对策。1 劳动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监督及健康体检情况分析1.1  1990~ 1999年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情况  10年总应…  相似文献   
39.
郭学斌 《海南医学》2012,23(22):65-67
目的评价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共对43例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了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前后常规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随访1年。结果 (1)近期治疗效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均未发生一例脊髓损伤,术后未发生植骨移位或脱落情况,比较不同节段Cobb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一级愈合,拆线时间平均12.23d。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症状及体征在出院时均有明显缓解,出院时间16~23d,平均21.13d。(2)远期治疗效果:40例患者术后1年均定期随访成功,成功率为93.02%,无一例结核复发,1年后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病灶治愈率为92.50%,植骨融合成功率为87.50%,比较不同节段Cobb角,随访1年时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SIA分级明显比术前恢复良好。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疗效肯定,能明显纠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的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04~2006年腮腺炎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45/10万、22.40/10万、20.76/10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9.77%、87.87%、85.15%,其中5~9岁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9.16%、46.90%、43.26%。中国2004~2006年MuV为F基因型,MuV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4%~100%。结论应加强腮腺炎病毒学、流行病学监测,预防控制腮腺炎的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