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254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体温升高的原因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间PCT水平的差异。结果与肿瘤热组相比,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PCT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且无论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还是二者混合性感染,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肿瘤热组;与真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性组的PCT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肿瘤热组、真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诊断真菌感染性发热和细菌感染性发热的临界值分别为0.575、0.945ng/m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95%CI:0.805~0.934)、0.951(95%CI:0.917~0.985)。结论初步认为PCT可以作为鉴别恶性肿瘤患者发热原因的一个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在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给予氨氯地平加以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加以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SCr、BUN水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U、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得幅度则更大(P<0.05)。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11±6)分,观察组患者为(134±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之中,其临床效果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儿保门诊就诊儿童血铅含量水平。方法用电位溶出分析仪对750例儿童静脉血进行血铅测定。结果750例儿童BPb总体均值63.8±11.97μg/L,男童BPb均值65.4±13.18μg/L,女童BPb均值59.2±9.98μg/L,BPb≥100μg/L者为75人,占总数的10%。结论儿童对铅污染普遍易感,需做好自我防护,远离铅污染。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定义:由突发的、尚难预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侵蚀,导致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此乃心肌梗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我院儿保门诊就诊儿童血铅含量水平.方法用电位溶出分析仪对750例儿童静脉血进行血铅测定.结果750例儿童BPb总体均值63.8+11.97μg/L,男童BPb均值65.4+13.18μg/L,女童BPb均值59.2±9.98μg/L,BPb≥100μg/L者为75人,占总数的10%.结论儿童对铅污染普遍易感,需做好自我防护,远离铅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后性教育对负性情绪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隆福医院124例接受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实施乳腺科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性教育,教育时间均为5周.统计两组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A组)32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大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