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4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观察抗凋亡蛋白HAX-1对MRL/lpr狼疮鼠狼疮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重组腺病毒AdHAX-1经腹腔注射MRL/lpr小鼠,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分别在注射前、注射2周后及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检测注射前及注射后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及尿蛋白水平;经RNAi使HAX-1表达下调后,观察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 HAX-1可使MRL/lpr小鼠的尿蛋白以及抗dsDNA抗体、ANA、抗组蛋白抗体、CIC明显升高,且产生IFN-γ水平升高,除抗组蛋白抗体及CIC外,其余指标与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PBS组)及对照腺病毒组(AdEGFP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腺病毒组(AdHax-1组)小鼠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强度明显较强且阳性肾小球数目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ax-1组肾小球的平均病变积分达1.50±0.34,与对照组(PBS组:0.67±0.14;AdEGFP组:0.81±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Genesil-HAX-1可使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IFN-γ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HAX-1是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重组AdHAX-1可使MRL/lpr小鼠狼疮样症状加重,下调HAX-1表达可使病情减轻.  相似文献   
32.
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80-2002年27例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其中70.19%的病例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男女比例为l:2;好发于面、颈及上肢等部位,肿瘤直径为0.3-3.0cm。77.78%的病例临床分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表皮囊肿及皮肤纤维瘤等;70.37%的肿瘤有包膜,由影子细胞及嗜碱性细胞组成,间质中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和炎细胞浸润。结论:钙化上皮瘤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易误诊,对面、颈及上肢皮肤单发的质硬结节,应考虑到钙化上皮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33.
在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实验诊断方法后,有关丙型肝炎肝脏病理研究的进展迅速。经观察发现,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与其它类型肝炎病毒所致肝脏病理变化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前者的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或滤泡形成、肝炎相关性胆管损伤和脂肪变性较为突出。本文就HCV感染所致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的病理改变特点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丙型肝炎患者肾,心,胰和肠等肝外组织内HCV抗原,并与肝组织内抗原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9例患者组织和其中6例和4种肝外组织检出HCV抗原。抗原定位于组织细胞浆内。  相似文献   
35.
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深入阐述以及单克隆和DNA重组技术的成熟,使得以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某一分子环节作为治疗靶位成为可能。近十年来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其中生物制剂已成为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热点,本文就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释放核小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自身抗体、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SLE患者PBMC裂解上清液核小体及其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用SLEDAI积分法评估SLE活动度。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释放核小体的平均水平为(39.39±25.70)IU/mL,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1.73±7.87)IU/mL和静止期SLE患者(13.44±8.82)IU/mL,并且与其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01);SLE患者PBMC的核小体释放水平与SLEDAI积分数、ds鄄DNA抗体水平和补体C3降低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0.01、0.01和0.05)。结论SLE患者PBMC凋亡产生的核小体水平变化与SLE临床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核小体可能是诱导SLE发病的重要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朗格罕氏细胞(Mo-LC)和炎症性树突状表皮细胞(Mo-IDEC)并观察其表型特点。方法联合应用LymphoPrepTM梯度离心试剂和CD14+磁珠分离和筛选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IL-4)的基础上分别于第0、2、4天加入人天然TGF-β1或β-巯基乙醇(β-ME)。培养第6天时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利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诱导细胞亚群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可形成具有树突状外观的Mo-LC和Mo-IDEC,2种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CD1a、FcεRI、FcεRII、TLR1、TLR2;Mo-LC表达CD207,Mo-IDEC表达CD206。特应性皮炎患者来源的Mo-IDEC表面CD1a表达高于Mo-LC,且CD23、TLR2、FcεRI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利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可在体外成功诱导Mo-LC和Mo-IDEC,这2种细胞表型特点与体内分离的细胞在形态和表型上类似,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这2类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人毛囊细胞来源双层皮肤替代物的构建和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人毛囊细胞构建的双层皮肤替代物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用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分别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合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分析其体外和移植至大白鼠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毛囊来源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中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角化突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上皮细胞柱及球形膨大细胞团形成.结论 毛囊细胞是构建皮肤替代物的良好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联合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优化疗效对策。方法肛周尖锐湿疣患者23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8例。第一组为高频电刀治疗组,以高频电刀烧灼疣体。第二组为光动力疗法治疗组,皮损区涂以20%ALA乳膏后4h,以He-Ne激光照射,距离5~10cm,照射时间20min,光斑直径1~4cm,能量密度100~130J/cm2。间隔7~10d治疗1次,共治疗3次。第三组为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组,高频电刀祛除疣体后立即行光动力疗法治疗。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在治疗后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价复发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疣体均完全消失,黏膜恢复正常。第一组复发率为55.1%,平均复发时间为24.6d;第二组复发率为11.5%,平均复发天数为56.7d;第三组复发率为9.0%,平均复发天数为80.1d。结论5-ALA-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40.
摘要:报道一例栅状有包膜神经瘤,患者女,34岁,上唇皮疹5年。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皮肤栅状包囊性神经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