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基于网络环境医院各级管理者对医疗设备信息的需求,依托HIS海量的数据资源,构建了面向管理的网络化医疗设备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框架、基础数据集、统计指标体系和管理应用平台,提高了管理者所需要的医疗设备购置论证,设备参数和指标的监测、控制、评价、查询和报表等应用服务。旨在实现医院医疗设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医院各级管理者提供即时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探讨血清IL-10在哮喘和COPD炎症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对照组5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组各5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及COPD稳定期组各50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且两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AECOPD IL-10水平低于稳定期,P<0.05,且两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低于AECOPD,P<0.05.哮喘缓解期IL-10水平低于COPD稳定期,P<0.05.结论 IL-10是参与哮喘和COPD发病的重要因子;血清IL-10水平的变化作为哮喘和COPD疾病分期的判断指标;对哮喘和COPD的鉴别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植入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PQ)染毒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最佳植入条件.方法 20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PQ组(15只):腹腔注射质量浓度为20%的PQ溶液(15 mg/kg);BMSCs治疗1组:PQ染毒后6h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105、1×106、1×107、1×108个BMSCs(1 ml/只),每剂量组15只;BMSCs治疗2组:分别于PQ染毒后1、6、12、24 h经尾静脉注射BMSCs 1×107个/只(1 ml),每剂量组15只;BMSCs对照Ⅰ组:经尾静脉注射1×105、1×106、1×107、1×108个BMSCs(1 ml/只),每剂量组15只;BMSCs对照2组(15只):尾静脉注射1×107个BMSCs(1 ml/只),正常对照组(5只):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不同处理后1、3、7d各组大鼠肺湿/干比、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PQ组大鼠染毒后3、7d肺湿/干比,染毒后1、3、7d血浆中TNF-α和M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治疗1组注射1×106、1×107个BMSCs后7d的肺湿/干比均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1组注射1×105、1×106、1×107个BMSCs后3、7d血浆中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1组注射1×106、1×107个BMSCs后3d、注射1×105、1×106、1×107个BMSCs后7d血浆中MDA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SCs治疗2组在染毒后1、6、12 h注射BMSCs后7d,肺湿/干比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2组染毒后1、6、12h注射BMSCs后3、7d血浆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2组在染毒后6h注射BMSCs后3d、染毒后1、6、12h注射BMSCs后7d血浆中MDA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MSCs对PQ染毒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与BMSCs的植入时间和数量有密切关系.染毒后6h、静脉注射1×107个BMSCs时肺湿/干比、血浆中TNF-α和MDA含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造影剂显像、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并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定性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SLN状态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63例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并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患者;治疗前二维彩超及造影后观察、定位SLN,并记录淋巴结个数及特征,之后进行超声引导下FNAC检查,定性淋巴结是否转移;依据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通过超声造影发现SLN 91枚,SLN检出率为100%;SLN FNAC检查结果和术中冰冻、术后常规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准确度93.65%,灵敏度75.00%,特异度100.00%,假阳性率0.00%,假阴性率25.00%。结论通过术前超声造影联合FNAC定位、定性检查来诊断乳腺癌SLN是否转移的方法,定位准确,定性可靠,方法简练,设备要求少,特别是节约了术中时间、减轻了医生压力,可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SLN状况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5.
目的分析我院风湿科专科药物利用数据,掌握用药情况与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2007年5月1日~2008年4月30日药物消耗数据进行药物利用统计分析。结果风湿专科用药涉及19类药物1322个品规,按类别排名前3的分别为免疫调节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按品种前三名分别为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白芍总苷胶囊、来氟米特片,口服是主要用药方式。结论风湿科病人用药明显不同于全院用药;DMARDs对该类药物总费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6.
胰腺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良性疾病,临床上常误诊为胰腺恶性肿瘤而行手术治疗。由于胰腺疾病的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是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报道1例胰腺错构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胰腺错构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比较表浅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标本的碘不染区与病理大小相符合的情况。方法 纳入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ESD治疗的32例表浅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的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大小均相差≤0.5 cm为相符合,任何一项相差>0.5~<1.0 cm为不符合,任何一项相差≥1.0 cm为严重不符合。同时观察喷洒卢戈液后有无粉色征以及粉色征区域与碘不染区是否一致。结果 最终32例患者33个病灶入组,包括男23例、女9例,年龄(59.5±7.3)岁。有19个(57.6%)病灶的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大小相符合。这19个病灶粉色征均阳性,且粉色征区域与碘不染区重叠。另有4个(12.1%)病灶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大小不符合,10个(30.3%)病灶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的大小严重不符合。这14个(42.4%)病灶粉色征均阳性,且粉色征区域均明显小于碘不染区。在14个不相符合病灶中,2个病灶根据碘不染区确定病变范围进行ESD后,因切除范围过广,术后出现狭窄。结论 ESD术前通过碘不染区确定表浅食管癌的病变范围,有可能导致病灶切除范围过广,这与病灶的碘不染区有时明显大于粉色征区域相关。因此为实现精准治疗,内镜医师可以选择碘不染并且粉色征阳性的区域为首选切除目标。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观察电热针联合毫针针刺对痰湿互结型肠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痰湿互结型肠息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电热针联合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复查肠镜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积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肠息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热针联合毫针针刺可以减轻痰湿互结型肠息肉术后症状,降低肠息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