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1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对胸、腰椎侵袭性肿瘤一期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侵袭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转移瘤27例。手术切除方案:40例患者中椎体切除术11例,一期后正中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6例。术后患者常规进行相应的放疗和/或化疗。结果36例(90%)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50%)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胸、腰椎侵袭性肿瘤的一期手术治疗,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侵袭性脊柱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告颈椎脱位复位后继发或加重脊髓损伤14例.其中发生在颅骨牵引后9例,手法复位后4例,手术复位后1例.复位前神经功能正常5例,有轻微损伤9例,复位后发生全瘫7例,有感觉无运动7例.本文讨论了继发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4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of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Methods 283 patients with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from January 1985 to January 200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23 patients ossificated at the yellow liga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73 patients at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 54 patients suffered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of thoracic vertebra, 19 patients with primarily diffuse hyperostosis, 14 patients with cartilage nodus of vertebral body posterior border.[第一段]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其可行件.方法 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6岁.陈旧性外伤性13例,类风湿性2例,先大性齿突游离l例.颈前路松解取仰卧位,头颈稍过伸并偏向左侧约30°.取下颌角下方2 cm与下颌水平平行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并沿胸锁乳头肌内侧缘延长到C4水平一斜形切u.分离显露至寰椎前弓至颈3椎体.切除双侧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齿突与寰椎或枢椎的纤维瘢痕组织,切断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复位,牵引重量2 kg,颈部过伸位,如果不能复位,则以0.5 kg逐渐增加重量,时间间隔为10min,以便观察电牛理的变化.复位寰枢椎,待复位满意后颈围保护下翻身,再次在"C"型臂X线机下监视,调整头架,观察寰枢椎位置满意后,用lkg重量颅骨牵引,维持头颈的稳定性.一期后路行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1年内每3个月米院复查,1年后每6个月米院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5~40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16例复位满意.12例术前有脊髓症状者JOA评分术前平均8_3分,术后6个月甲均13.9分,平均改善87.5%.结论 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半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绢的于术方法选择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5年2月间手术治疗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例;颈椎前路减压椎见融合气植入内固定术例;颈椎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例;后路联合前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例;观察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情况,采用17分法评分分析患者术后的改善率。结果:36例平均随访月获得了骨性融合,融合牢为95%,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7%,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恢复及维持满意。结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应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的稳定性,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治疗脊髓犁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于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l(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7.
自1999年7月至2002年1月.我院与西安红会医院骨科联合使用BAK椎间融合器与TSRH/RF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术后31例症状消失,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胸腰椎骨折手术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采用前、后路减压固定术患者5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 出现并发症84例91次.结论 熟练掌握胸腰椎前、后路减压操作技术,精确定位,减轻术中创伤,恰当合理的康复指导,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应用Isola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畸形患者的术后功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科2001-03/2003-06应用Isola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患者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176;~83&;#176;,平均62&;#176;,矢状面Cobb角12&;#176;~54&;#176;,平均34&;#176;,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Ⅰ度6例,Ⅱ度13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176;~31 &;#176;,矫正率为62%~85%,平均69%,矢状位矫正为21&;#176;~32&;#176;,平均26&;#176;.椎体旋转矫正Ⅰ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钉棒内固定系统校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获得冠状面良好矫正率的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伤情、合并伤和并发症,提出早期治疗原则。方法 对1352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完全性损伤875例、不完全性损伤477例;合并症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合并伤有颅脑损伤、四肢骨盆骨折、血气胸等。保守治疗包括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对存在脊柱不稳、脱位和脊髓压迫者,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合并伤均给予专科处理。结论 应重视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现场急救,进行及时正确的早期处理;应重视处理合并伤,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早期康复指导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