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1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正>急性颈髓损伤常见于颈椎外伤,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据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每100万人口中约有750人遭受创伤性脊髓损伤[1];而1/3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是由颈椎外伤造成的[2]。由此造成的患者严重残疾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脊髓组织极易受损伤,且其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其治疗至今仍是医学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目前学界普遍认可手术减压和固定重建稳定是治疗颈髓损伤的重要手段,但何时手术才是最佳的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水凝胶是含水量高和体表面积大的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和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水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的水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水凝胶的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水凝胶在单位体积上的孔隙数,孔的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的水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的水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的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椎体内固定术与经皮椎体内固定术在治疗青中年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探讨哪一种术式更加微创。方法 纳入2018.1-2019.1我科收治的58例22-57岁青中年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wiltse组、经皮两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每组透视暴露时间、置钉错误率、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Wiltse组患者平均年龄41.7(±8.6)岁,经皮组的平均年龄为43.2(±8.3)岁(p=0.695)。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分数要低于经皮组。其他如BMI、性别、抽烟、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cobb角组间无明显差异。经皮组辐射量远远大于wiltse组。结论 Wiltse与经皮都是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而wiltse则在手术时间、VAS、并发症等方面优于经皮,且大大的降低了辐射。  相似文献   
14.
目前,腰痛在人群中非常常见且病因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致残、降低预期寿命,同时也加重了经济社会负担,而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约占40%。椎间盘退变是在椎间盘自然老化、退化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及病理过程,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病理基础,可引起椎间盘突出、脊柱失稳、椎间盘源性腰痛等一系列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研究表明,在<30岁群体中40%的个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而在>50岁的群体中这一比例则高达90%。由于社会老龄化加速及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针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众多,但这些治疗方法仅可以部分改善症状,不能从根本上延缓或逆转椎间盘退变病理过程。因此,在分子水平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水平阻止或逆转其病理改变,修复椎间盘结构,恢复其生物学功能,是目前国际骨科乃至医学界发展的重大挑战及研究的热点。哺乳动物绝大多数的基因组通过转录产生大量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这些ncRNA无开放阅读框或有一个保守性差的短开放性阅读框,且不编码蛋白质,包括长度为19~24个核苷酸的微小RNA(micro 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 coding RNA,lncRNA)等多种RNA。大量研究证实,内源性ncRNA包括mi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参与基因调控及细胞代谢等过程,并且在ID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将目前对ncRN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为寻求IDD的生物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行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寰枢椎失稳患者,有效随访资料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1-66岁,平均42.3岁;有脊髓损伤症状者28例,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9.3±1.8;有颈枕区疼痛症状者30例,颈枕区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3.9±1.1;36例患者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27.6±8.3;有发作性眩晕症状者6例;寰枢椎脱位26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并达到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80-600 mL,平均295 mL;手术时间95-210 min,平均157 min。术后随访个6-42个月,平均21个月,35例术后6月获得融合,影像学检查可见连续骨小梁,植骨融合率97.2%。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至13.7±2.0,平均改善率58%;术后VAS评分1.8±0.9;NDI降低至12.9±6.4。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椎板钩脱位、松动,6例有发作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手术操作简单、风险低,手术时间短,有良好临床的效果,可作为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寰枢椎是连接颅骨和颈椎的重要结构,决定着颈椎40%以上的活动功能。寰枢椎骨折、横韧带损伤、炎症、肿瘤、退变和畸形等均可引起寰枢椎失稳。寰枢椎失稳可进一步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甚至出现呼吸障碍威胁患者生命。随着现代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创伤损伤等引起上颈椎失稳的患者也有增加的趋势,对于需要外科内固定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一期后路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与分期前后路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前柱损伤后骨缺损的疗效对比,探讨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自2009-01-2011-01对48例AO分型A3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随机施行骨水泥强化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各24例。计算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综合评估2种术式的手术疗效。结果 联合组获得随访平均23.2个月(18-36个月),强化组获得随访平均21.8个月(18-24个月)。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和ODI评分、Cobb角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强化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后路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胸腰椎严重前柱损伤安全、近期疗效满意,可预防骨缺损形成后前柱不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椎间隙改良穿刺抽吸活检法对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11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患者97例,男48例,女49例,年龄17~87岁,平均61.7岁。病变节段:L1/2 7例,L2/3 14例,L4/5 33例,L5/S1 43例。均行血细菌培养检查。均在CT引导下对病变部位进行经皮椎间隙穿刺抽吸活检,根据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用传统穿刺方法(即方法A),于病变椎间隙经CT定位皮肤穿刺针进针点位置,置入21G穿刺针抽吸标本;B组,如果方法A未抽出液体,则注入生理盐水,再回抽液体(即方法B);C组,如果方法B未抽出液体,则在病变椎间隙对侧经CT定位皮肤穿刺针进针点位置,置入另一根21G穿刺针进入椎间隙,从第一根针注入生理盐水,再用对侧的穿刺针回抽液体(即方法 C),方法B、C称为改良穿刺抽吸活检法。穿刺标本均行细菌培养检查。改良穿刺抽吸活检取得标本的成功率与传统穿刺法取得标本的成功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与穿刺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97例患者均取得了标本,其中A组41例,B组36例,C组20例。97例患者采用方法A穿刺活检,仅41例取得标本;对采用方法A未能取得标本的56例患者采用方法B或C穿刺活检均能取得标本。方法B+C取得标本的成功率与方法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97例穿刺标本中,93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9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例(50.5%),链球菌/肠球菌17例(18.28%),大肠杆菌13例(13.98%),假单胞菌10例(10.75%),其他6例(6.45%)。97例行血细菌培养,其中47例(48.5%)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57.44%),链球菌/肠球菌9例(19.15%),大肠杆菌6例(14.77%),假单胞菌4例(8.51%),其他1例(2.13%)。穿刺活检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细菌培养阳性的47例患者,穿刺活检标本细菌培养均阳性,且培养出的细菌与血培养细菌一致。结论:椎间隙改良穿刺抽吸活检能提高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的病原学诊断率,其方法简单,取得标本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脱位或称为寰枢关节脱位,是指寰枢椎间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寰枢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而导致严重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寰枢椎脱位在国内及国际上有很多分类方法,国内应用最多的是根据其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通过体位改变即可复位)、可复性(颅骨牵引可复位)、难复性(牵引无法复位需手术松解复位)及骨性脱位(骨性融合)。近年来枕颈交界区疾患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逐渐深入,脊柱外科同道对于寰枢椎脱位的认识也愈发全面。但是对于难复性及骨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目标仍存在较多争议。以往多认为寰枢椎的完全复位是外科治疗的终极目标,因为完全复位后延脊髓的压迫会得到彻底解除,颈椎的力线也会恢复正常。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疾病的病理解剖学因素限制实在不能达到完全复位怎么办?临床工作中因追求通过手术达到完全的解剖复位而导致神经损伤甚至截瘫的临床教训时而有之。对于难复性脱位有必要为追求完全复位冒完全性截瘫的风险吗?部分复位可行吗?不复位、单纯减压是否可行?是否必须行风险较大的前路松解术?后路松解是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单一入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应如何选择?针对上述争议,我刊特邀部分专家围绕该内容展开讨论,以期为寰枢椎难复性及骨性脱位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0月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