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郑海霞  刘麟 《当代护士》2016,(4):147-14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3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从而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产妇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可归纳为三个必备因素:乳汁的淤积、细菌侵入以及产后抵抗力弱。而其中尤以乳汁淤积为整个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发热、触之有肿块等。病变会直接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接受哺乳的婴儿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不能提供优质的母乳而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采用强化护理,探讨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84.
小儿流涎临床多见,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引起小儿感冒和其他并发症,有的不经治疗常常数年不愈。笔者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流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生理性流涎组:男30例,女16例;就诊年龄均在5个月~3岁。起病年龄2~6个月15例,6个月~1岁9例,1~2岁4例,2~3岁2例。病理性流涎组:男2例,女1例,脑性瘫痪1例,先天愚型1例,脑炎后遗症1例。根据中医辨证,脾脏虚寒18例:口水多而  相似文献   
85.
<正>在输供血事业快速发展阶段,血站职业人员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承受着一定的工作压力。适度的压力,正确对待会对工作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和主观的自觉能动性,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是,如果对压力处理不当,也易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稳定、高效的基因转染方法将nm23-H1基因导入nm23-H1基因缺失的人肺大细胞癌细胞株L9981,探讨nm23-H1基因是否具有逆转肺癌恶性表型的功能。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nm23-H1基因导入L9981细胞株;利用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Boyden小室法等方法研究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黏附、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后的L9981细胞株中有nm23-H1基因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转染后细胞株体外增殖速度减慢,克隆形成率降低,黏附性以及侵袭性均降低。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的体外生长、侵袭、转移具有负调控作用,表明nm23-H1基因具有逆转肺大细胞癌恶性转移表型的能力,为应用nm23-H1基因治疗肺癌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7.
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禁食、禁饮6 h[1],患者术后常出现口干、口咽部不适现象.有文献[2]报道可在术后2 h给予饮水,3 h进食米粥.为了减轻术后禁食水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促进术后机体恢复.笔者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2 h早期饮水与常规术后6 h饮水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获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易瑞沙(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既往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拒绝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23例,单药IRESSA 250mg,口服,每日1次,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患者分别在治疗后30、90d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23例中22例可评价疗效,其中CR1例,PR6例,SD10例,PD5例,有效率31.8%(7/22),患者疾病控制率(CR+PR+SD)77.3%(17/22)。治疗后30d肿瘤相关症状缓解率为73.9%(17/23)。Karnofsky评分,治疗前总分数900,人均39.1;治疗后总分数1380,人均6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04。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肤改变,Ⅳ级占4.3%(1/23)。结论:IRESSA单药对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NSCLC疗效确切,改善症状明显,用药方便,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RT—PCR检测K19 mRNA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病理组织学及RT—PCR扩增K19 mRNA对19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51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9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均有K19 mRNA表达;51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16个(31.4%),而RT—PCR阳性21个(41.2%)。RT—PCR扩增K19 mRNA及内参照β—actin后,所有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显示461bp和221bp的扩增片断,而非肿瘤患者的8个淋巴结仅显示221bp扩增片断。结论:RT—PCR扩增K19 mRNA检测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优于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与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第1天应用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3h,亚叶酸钙200mg静脉滴注2h后,5-氟脲嘧啶0.5g快速静脉注射后再以2.4g/m2持续静脉滴注泵连续滴注46h,21d为1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4周后确认疗效。结果全组76例中,部分缓解(PR)36例,稳定(SD)26例,进展(PD)14例,总有效率为47.4%(36/76);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1年生存率为36.8%;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感觉神经毒性、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与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