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背景 近年来,残疾人群服务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由于残疾人口规模庞大,导致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群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异逐渐加大。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常见死因,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在我国,仅脑卒中这一类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400亿元。目的 了解脑血管疾病致残人群的服务需求满足度现状及城乡差异,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选取脑血管疾病致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总量为12 583例,统计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民族、户人均家庭收入、残疾等级、居住地情况。服务包括13项,分为第Ⅰ类为健康服务、第Ⅱ类为基本生存服务、第Ⅲ类为自我提升及发展服务、第Ⅳ类为环境支持性服务,评价脑血管疾病致残人群不同服务的需求、利用、满足情况。结果 12 583例受试者中,乡村7 697例(61.2%),城镇4 886例(38.8%)。乡村第Ⅰ、Ⅱ、Ⅲ、Ⅳ类的需求率分别为94.6%、75.4%、1.6%、22.2%,利用率分别为52.5%、13.0%、0.4%、8.8%,满足度分别为44.7%、11.7%、0.1%、2.8%;城镇第Ⅰ、Ⅱ、Ⅲ、Ⅳ类服务的需求率分别为94.3%、46.7%、1.4%、31.5%,利用率分别为72.8%、7.9%、0.3%、14.8%,满足度分别为62.8%、6.3%、0.1%、6.2%。乡村第Ⅱ类服务需求率、利用率、满足度均高于城镇,第Ⅳ类服务需求率、第Ⅰ、Ⅳ类服务利用率和满足度均低于城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镇是第Ⅰ、Ⅳ类服务满足的有利因素〔OR=1.665,95%CI(1.527,1.816),P<0.001;OR=2.040,95%CI(1.646,2.528),P<0.001〕,居住地为城镇是第Ⅱ类服务满足的危险因素〔OR=0.769,95%CI(0.662,0.894),P=0.001〕。结论 城镇脑血管疾病致残人群健康服务、环境支持性服务方面需求、满足度均高于乡村,应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对乡村脑血管疾病残疾人群健康服务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2.
目的从医学伦理学视角剖析癫痫疾病的医疗伦理问题及其对改善癫痫患者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国临床神经科学>、<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癫痫、医学伦理、社会歧视",语言种类为汉语,选择了沈铭贤主编的<生命伦理学>,周正新主编的<癫痫的防与治>两部著作作为参考.资料选择对所有资料进行初步筛选,选出从流行病学、社会学、伦理学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的98篇文章.资料提炼在98篇文章中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提炼出10篇关于癫痫患者群体存在的问题及该病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文章和著作.10篇文章和著作涉及到了很多交叉学科,如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伦理学,使本文能够站在更为广阔的视角对癫痫患者群体进行关注.资料综合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理和准则,本文探讨的伦理学指规范伦理学,伦理学的通用原则包括尊重原则、受益原则、均衡原则、公平原则.由于一些患者缺乏对癫痫疾病及正确治疗方法的了解,以及在医疗保健过程中受到的歧视,未治疗或非正规治疗的居多,因此医护人员要秉持对癫痫患者尊重的态度,所有的行为应当有利于当事人的福利.关于癫痫患者的治疗用药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妊娠初期服用抗癫痫药,婴儿畸形的发生率很高,有利原则应当体现在母亲身上还是孩子身上,目前的学术争论仍然较大,癫痫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数量日益增加,而手术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行为,如果没有良策可循,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有利有弊,医护人员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尽最大努力使患者承受最小的伤害并取得最大的效益.在癫痫患者意识模糊的状态之下可能出现攻击行为,将癫痫患者的活动范围有意识的控制起来是符合一般认同的伦理行为,反之如果将其封闭起来,即有违道德伦常,医疗效果也不会很好.癫痫患者的极端行为表现为自杀,其中失业者、未婚独居者、男性、及癫痫性精神病患者居多,失业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得不到社区、家庭、朋友的理解关心是造成其轻生的直接原因.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将他们视为一个正常人就是最为合情合理的伦理原则.结论癫痫群体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各方面关爱的弱势群体,适度把握伦理原则看待这一群体,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也是帮助这一群体真正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3.
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是生殖健康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一个应该引起学术界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的内容及对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讨。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整合文献数据和原有调查数据,绘制中国出生缺陷发生水平阶梯地图,展示中国出生缺陷发生水平的地理差异和区域性集中趋势。方法利用1987-1988年调查数据为基础,查询1988-2002年间发表文献中关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数据,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Kriging插值,分析各个区域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绘制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地图。结果通过文献数据和原调查数据相结合,完成连续平滑的中国出生缺陷发生水平模拟地图,提示中国出生缺陷发生水平的区域特征。结论利用Kriging等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可以实现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出生缺陷发生水平的估计,较为准确的反映中国出生缺陷发生水平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5.
已婚待孕妇女服用营养增补剂的依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吉林省项目县已婚待孕妇女营养增补剂的各种服用行为和习惯进行依从性评价。方法于2001年5月用系统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吉林省2个项目县500名正在服用含有叶酸及微量元素的营养增补剂的已婚待孕妇女,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与服用行为有关的资料。结果已婚待孕妇女回答营养增补剂的服用频率、服用时间的规律性以及与服用行为有关事项的态度等方面回答符合依从行为的比例基本一致,在66.1%~71.7%之间波动。PRA调查得到的一日生活习惯显示,农村妇女的生活简单且有规律,能将服营养增补剂当作一件大事融入日常生活。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在日历表的填写方面出现矛盾现象,说明当地妇女没有完全理解日历表对记录服用过程的真正作用。结论将问卷调查与其它定性研究方法结合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服用行为测量结果,并用于定性评价依从性。在一个生活环境相对简单的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研究,人们能很快形成规律的服用习惯,达到一定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6.
70例尸检所见神经管畸形的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病理解剖,了解山西吕梁农村地区神经管畸形的检出率及病理特点.方法对三个县(6个解剖单位)的孕20~28周中期引产胎儿及7 d内死亡围产儿(含死胎、死产及活产儿),逐一在当地进行详细的尸体解剖,并带回制片做全面镜检.结果70例中发现神经管畸形25例,占尸检的35.7%.其中胎儿为41.5%(17/41),围产儿为27.6%(8/29),多为复合畸形.常见的神经管畸形为各种类型的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儿及脑膜脑膨出等.结论该地区尸检的畸形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吕梁地区为神经管畸形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167.
孕前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工具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前健康风险评估是推广孕前保健模式的首要环节,一般采用评估量表初筛并与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本文简单介绍了孕前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工具和方法。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国情,引入疾病筛查和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将有助于发展适用于我国的孕前健康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分析计划与非计划怀孕围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的差异,估计计划怀孕在降低环境危险因素暴露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无锡市2002-2004年孕产妇回顾性调查资料,共调查1628名孕产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孕妇生育年龄、教育水平等因素后估计了计划怀孕在降低围孕期孕妇用药、工作和生活环境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及一些不良行为因素暴露风险中的作用.结果 在调查对象中,计划怀孕比例为73.2%,城市孕妇计划怀孕比例略低于农村孕妇,生育年龄在30岁及以上的孕妇计划怀孕比例显著高于生育年龄低于30岁的孕产妇.计划和非计划怀孕孕妇在服用药物及熬夜等不良行为暴露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划怀孕组可疑致畸药物和有熬夜习惯的暴露比例分别为2.5%和2.9%,显著低于意外妊娠组的6.0%和5.5%.在控制生育年龄等因素后,与非计划怀孕孕妇相比,计划怀孕孕妇围孕期服用可疑致畸药物和熬夜的比例分别降低了60%和50%左右,饮食无规律、长时间上网及看电视的比例约降低了1/3左右.结论 计划怀孕可显著降低孕妇围孕期服用可疑致畸药物及一些不良行为因素的暴露风险.降低非计划或意外妊娠发生比例,提高计划怀孕比例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9.
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人口健康问题.根据国际出生缺陷预防权威机构估计,我国每年诞生的严重出生缺陷患儿约占出生总人口的51.2‰,这还不包括由于妊娠后各种环境致畸物,如致畸药物、碘缺乏、风疹病毒等导致的出生缺陷[1].  相似文献   
170.
目的:了解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群体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性、行特征状况,为做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在全国6个省市开展定性访谈研究,通过现场沟通和交流,获取了120例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观点、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定性研究。结果:未婚流动青少年在性观念上具有多元性;主要从网络、书/杂志、同学/朋友处获取了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但水平普遍偏低;相当比例未婚流动青少年有性经历,但自我保护意识却相当薄弱。结论:未婚流动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和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对其性知识、性行为与性道德观有深刻影响,也导致该群体中存在着普遍和严重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要做好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公共服务,社会应提供更便利的避孕工具获取渠道,加强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专门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