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缺血再灌注组)、Ⅲ组(右美托咪定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然后恢复灌注,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各组于脑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mPTP开放程度。结果Ⅱ组和Ⅲ组的脑梗死体积比和mPTP开放程度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脑梗死体积比低于Ⅱ组(P<0.05),Ⅱ组和Ⅲ组的mPTP开放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对mPTP开放程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2.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在颅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反馈控制变量,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44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闭环靶控输注组和靶控输注组.各22例。闭环组设定反馈值为BIS=50,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2.0μg/mL.舒芬太尼恒速持续静脉输注。记录两组在麻醉前、插管即时、插管后3min、切皮、锯颅骨、切开脑皮质、切肿瘤1h、缝皮等时间点的MAP、CVP、HR、HRV、BIS变化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靶控组在插管后3min、切开脑皮质、切肿瘤1h等时间点MAP下降较闭环组明显(P〈0.05),HRV变化幅度也大于闭环组(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少于靶控组(P〈0.01)。结论以BIS为反馈值,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脑手术,术中患者麻醉深度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颅脑手术浅低温麻醉苏醒期静注曲马多防治肌颤反应的效果。方法 90例拟行颅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麻醉中应用降温毯将体温降至34.4℃。A组在缝合皮肤时静注曲马多200 mg,苏醒期出现肌颤时追加50 mg/次;B、C组在术后发生肌颤时静注曲马多,B组50rag/次,C组100mg/次,用药后5min肌颤未消失或再出现肌颤时重复应用原设定剂量。结果 A、B和C组的肌颤率分别是33%、73%和76%,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肌颤程度评级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B组、C组(P<0.01)。结论 手术结束前静注曲马多能有效防治苏醒期的肌颤反应,且副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44.
开胸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护理配合。方法48例开胸手术病人,其中肺癌根治术18例、肺大泡切除术9例、食道癌根治术1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6例、胸部外伤2例、胸腺瘤切除术2例,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插管、定位等方面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结果直接咽喉镜成功插管31例,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定位17例,其中有5例手术中导管移位,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气囊破裂重插2例,CO2蓄积1例。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在胸外科的胸腔内手术使用广泛,成功插管定位,防止发生并发症,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麻醉护士各环节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5.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和根本任务.在麻醉学专 业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应用综合 教学方法,科研促进教学的运用正是其中之一.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以科研促进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6.
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颅内出血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方法作者对59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CT定位,选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及血肿生物酶溶解技术,根据出血是否破入脑室选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本组高血压脑出血36例治疗好转率88.9%,死亡率11.1%,外伤性颅内出血23例治疗好转率100%,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救治重症颅内出血是日前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7.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YL-Ⅰ型微创针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耐药位点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其他临床信息的相关性。方法以3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耐药位点及基因分型。收集患者血清 HBV DNA 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性别、年龄、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标本均成功扩增阳性条带。HBV 基因型以 B 型(267例)为主,其次为 C 型(81例)、D 型(10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311患者中完全野生型269例,未用药的47例患者均未见耐药突变。耐药位点突变以204及180/204位点突变为主。耐药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 HBV DNA 载量、病毒基因型、ALT 水平及 HBeAg 无明显相关性(P >0.05);用药时间越长,耐药突变率越大(P <0.05);180位点突变与204位点突变有一定相关性(P <0.05)。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可有效检测 HBV 基因型及突变位点,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16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将患侧同健侧对比,通过患肢成角、旋转及短缩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死亡。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内固定金属松动、断裂和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优良率为93.8%(15/16)。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均符合骨科发展的BO原则,可有效避免应力遮挡、集中及金属断裂等问题,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比研究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传统微创外固定架治疗与新兴掌侧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利辛县人民医院骨科2004-12/2010-12收治的75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外固定架组36例,掌侧钢板组39例,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性研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纳入研究的7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3月,平均26月。外固定架组3例钉道感染,7例固定失败。掌侧钢板组1例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影像学及功能评估显示掌侧钢板组临床效果优于外固定架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固定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的治疗效果总体优于外固定支架,故对于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应优先选择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