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辣根过氧化酶(HRP)示踪法是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由于它具有许多前所未有的优点,在短短数年内便广为国外神经学者所采用,做了大量工作,把神经学研究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自60年代中期以来便有人报道:某些物质如氚组氨酸(~(-3)H-histidine)、某些氨基酸、钌红(Ruthenium Red)等外源性的大分子物质可以透过神经纤维进入轴索,并沿轴索传递至胞体。过氧化酶示踪法最早是被用来观察大白鼠及小白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 Waller变性时损伤部远侧段的溃变过程是同时发生还是自切断处逐渐向远侧离心式传递 ,本实验切断大鼠坐骨神经 ,将整个远侧段分为连续的 A、B、C三段 ,A段为最靠近切断处的部位。用 c-fos免疫组化方法和 EA50 组化方法 ,比较了三段之间的形态变化和阳性细胞数。结果显示 ,神经切断后 2 d,A、B、C三段间 c-fos阳性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至第 5天 ,这种差别消失 ,各段间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说明 ,周围神经切断后 ,信息传递是由近至远地发生 ,也说明 Waller变性是由近至远地发生。至于神经切断后 ,引起 c-fos表达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及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癫痫发作过程海马神经元丢失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 ,用马桑内酯建立慢性致痫大鼠模型 ,以 Nissl染色、免疫组化、TUNEL法以及后二者相结合的技术 ,对海马神经元及其中的抑制性神经元的丢失进行了分区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致痫组海马各区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不同区域减少程度不同 ,以齿状回减少最为明显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致痫组的抑制性神经元 GABA-IR神经元、PV-IR神经元、CB-IR神经元在海马各区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其中 GABA-IR神经元减少最明显。在海马各区所有丢失的神经元中 ,三种抑制性神经元所占的比例不同 ;并在海马各区均可见到 TUNEL -GABA、TUNEL-PV、TU NEL-CB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提示 :马桑内酯所致的癫痫发作 ,可引起海马神经元丢失 ,且不同区域丢失的程度不同 ,丢失的神经元可能以凋亡方式为主 ;海马抑制性神经元 GABA-IR、PV-IR、CB-IR神经元在癫痫发作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丢失很可能也是以凋亡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Waller变性时损伤部远侧段的溃变过程是同时发生还是自切断处逐渐向远侧离心式传递,本实验断大鼠坐骨神经,将整个远侧段分为连续的A,B,C三段,A段为最靠近切断处的部位,用c-fos免疫组化方法和EA50组化方法,比较了三段之间的形态变化和阳性细胞数,结果显示,神经切断后2d,A,B,C三段间c-fos阳性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至第5天,这种判别消失,各段间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说明,周围神经切断后,信息传递是由近至远地发生,也说明Waller变性是由近至远地发生,至于神经切断后,引起c-fos表达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和全面地掌握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以适应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探讨。1.合理编排实验内容,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开设神经通路示踪技术及脑立体定位技术,脑组织的灌注、固定、取材、切片、常规染色,光学显微镜技术,神经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HPLC原理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人胎初级视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6~38周人胎儿初级树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16周时,含Calbindin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室带、脑室下带和中间带深部,其他皮质带散在存在。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细胞大多跑体较大,胞浆和胞核均含阳性产物,而其它皮质带细胞胞核常不染色。19周时,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含Cal-bindin神经元明显减少,仅存在极少量,其它皮质带含Calbindin神经元的状况类似16周。21周时大多数含Cal-bindin神经元位于Ⅴ、Ⅵ层。以后,随着服龄增大,较多的含Calbindin神经元逐渐依次出现于Ⅳ、Ⅲ和Ⅱ层,遵循皮质神经元从深至浅的发育规律。这些神经元的形态也由以双极细胞为主发育成以多极细胞为主,染色逐渐加深,突起逐渐增长。在19~28周,皮质Ⅰ层的一些Cajal-Retzius细胞和水平纤维亦表达Calbindin。本实验中较多的含Calbindin神经元于发育早期在皮质增殖带的出现,提示Calbindin在皮质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我们曾报道家兔针刺镇痛时,丘脑和延脑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明显增加,脑室注射5-HT,有提高痛阈的作用,从而推论针刺镇痛可能同脑干网状结构中的5-HT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干内中缝背核和中缝大核(5-HT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的电刺激均有镇痛的效应。若抑制脑内5-HT神经元的活动,则有减弱针刺镇痛效应。相反,电刺激兰斑核(脑干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集中的部位),有抑制针刺镇痛的效应。损毁兰斑核可使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用ABC法对胎龄15周至新生儿人脑海马吉SP神经元的发育进行研究.15周胎儿其海马相当于CAI区浅层已出现含SP神经元,随后CA2区、CA3区和CA4区始层相继出现含SP神经元.27周后锥体层出现少数含SP神经元.其发育模式似从CAI区依次向CA2区、CA3区和CA4区发育.含SP神经元在人胚出生前主要分布在始层,生前与生后的分布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用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制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分析神经元系统”对含SP神经元胞体的截面积进行测量和分析.海马含SP神经元的胞体平均截面积:15周为106.7±41.2μm~2,27周为162.9±41.5μm~2;30周为110.8±53.0μm~2,呈负增长.新生儿含SP神经元胞体截面积为129.9±76.3μm~2,比15周略有增大.15周海马含SP神经元为圆形、椭圆形,胞浆成份比例小,胞核多不着色,呈空泡状,未见明显突起.19周含SP神经元以双极神经元为主,27周含SP神经元,双极和多极神经元相间,突起增长,30周和34周含SP神经元胞浆成份比例大,核着色,突起明显增长,突起数目及分支增多,多极神经元比例较前增高.始层含SP神经元纤维走向多与室床平衡. 相似文献